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藏券百佳】-〖藏家风采〗: 来自绿岛的报告(四十二)叹尘世几多沉浮

来自绿岛的报告(四十二)叹尘世几多沉浮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显示日期:2017-02-25 查看次数:545; 复制本文地址
保定市:陶万春

图片总大小:319KB;最小图片:42KB;最大图片:96KB;


《来自绿岛的报告》(四十二)
                                                                         
                          叹尘世几多沉浮

     游走文昌,出于多年管房的职业习惯,我格外关注民居建筑,这也是了解当地风土人情的重要窗口。漫步在椰林丛中,发现很新的房子和古旧宅子都住人不多,但却有人看守。尤其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那些华侨回家乡盖的大宅,吸收了南洋建筑的某些特点,又富有南国特色的建筑外貌,让候鸟们为之心动,慕名而来者众多。

      文昌市现有常住人口60万人,在海外的华侨却有120万人。海外华侨常说,远离家乡最怀念三样东西:文昌鸡、琼戏和老宅子。而本文介绍的符家宅,就是华侨心中的大爱。符家宅坐落在文昌市文城镇的松树村,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沿着文城镇往宝芳镇的柏油路骑行,过头苑村两公里处,向左一拐,但见小路蜿蜒,林木黛绿欲滴,浓密的树荫中,一座大宅如一尊古老的巨大雕像,向我们抹面迎来。南洋风格、欧洲气派、中外建筑文化合壁的建筑群,在这村壤之处突然出现,着实让我傻了眼。

A8674AD0C9CA32E8941BF356A376E0AB.jpg

      上世纪初,文昌松树村的符永质、符永潮、符永秩在家乡无立足之地,为了生计,三兄弟远涉重洋,赴新加坡经营橡胶行业发了大财。发迹后的三兄弟很想抹去贫穷印记,便决定在家乡营建奢华大屋来证明其新生。1915年,符氏三兄弟用轮船从南洋运回大量光银,开始建筑这幢建筑面积达1700多平方米,主体为三栋两层瓦顶楼房,另有8间横屋及前后花园的房屋。3间正屋的结构和面积均相同,中间为会客厅,两边为卧室。从残存的墩台中可以看出,每间正屋一楼前面都建有阶梯通往二楼。三进正屋均有连廊连接,连廊又与前后天井连通,全是两层平顶结构。符氏三兄弟从南洋运回的光银全部堆在在建大屋的大院里,并雇用武装人员看守。宅主人非常大方,若有人叫他送个光银,他乐意随手送你一个,去偷的话,都会被家丁枪击!

A9973E9574483A381CE8946217589FF2.jpg

 1917年,,三栋极具南洋风格、气派无比的连体大屋建成,三兄弟每人独占一栋。房屋建成后不久,大哥符永质,二哥符永潮相继返回新加坡经商,留下三弟符永秩看管房屋。

 符氏旧宅在当地颇有名气,文昌人都称它为榕树大屋。一院之内,有七十二个门,门有骑楼,房间有板屋,形成房子有层的楼屋。马蹄形,三叶形,弓形与尖型的伊斯兰风格拱券的运用,是符家宅的一大特色。符家宅的木料是清一色的泰国黑盐,这是比钢还硬的顶级木料。据说当年有不少工匠来自南洋,这些大洋彼岸的精巧工艺,让这座华堂殿宇更加与众不同。黑盐木,现在价格不菲,文昌打好的家具,每平方米200元。在私人的家具作坊,我淘得一块下脚料,如获至宝。

126E6A0B60309D03BF955710E1627386.jpg

  A4E5740572CDC1DCC0D296B186FEA00E.jpg

 后来,日本侵华战争爆发,符氏三兄弟举家迁往新加坡。新中国成立后,这幢老房子曾用用作小学教室、大队办公室和粮仓等。

房主符永秩大嫂潘氏、其妻林氏也曾回到大屋居住。在此期间,留在大宅的两位符家老妪,已不再是往昔的贵妇,也为油盐酱醋忧心,出于无奈,符家宅大量值钱的木料被拆下变卖,以换取生活所需之物。两位老妪病故后,老宅成了空宅,无人看管,有多处被偷盗的痕迹。

  我问现在看护老宅的一老年男子,符氏后人为什么不修复祖宅,后人感叹:“有心无力啊!富不过三代,我们已经不像祖上那般阔气和豪迈了。

5E00F3C6FF1639A38C8740E0D97B35D1.jpg

  符家宅,这是一颗禾草盖着的大珍珠,美丽而不被世人所知。这座散落民间,非常具有观赏性、典型的中西文化集一身的豪华建筑,在整个海南都非常罕见。如今,逐步衰老和破败,令人痛心!

  来此地参观者,不乏当地政要,其中还有一些专家和学者,更有比符家三兄弟还富有的商贾。好在大屋的骨架依存,有这三部分人出面,将其恢复应该不难。在大屋内陈设些原来的物件,墙上再布置些图片资料,就是一座很好的华侨奋斗史展览馆。

  在本文即将完成之时,我依稀想起,有消息说,政府拟投资数百万元修复符家宅,这真是个不错的消息。

  符家宅,百年老宅。起起伏伏,令人感慨。多像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之路,有辉煌,有平坦,有沉沦,一言难尽。
         
正是:
             
华堂雕桷已成昨,
             
圯墙险垣唱悲歌。
             
笙声绕梁无处寻,
             
旧韵残存叹蹉跎。
             
人生多舛皆为梦,
             
千秋功罪任凭说。
             
繁华褪去心坦然,
             
静观夕阳染山河。
             






 

 


编辑:张文革
目前,网友留言共27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姓名:金志根; 时间:2017-02-25 06:03:21;  
文章拜读!谢谢陶老师。
我想 对于此类房屋主人的后代无力修整的私家老宅 政府要出资买下来(不能收归国有)进行维修。
姓名:王继平; 时间:2017-02-25 07:27:38;  
古建筑政府修复保护好!
姓名:王建池; 时间:2017-02-25 07:29:38;  
陶会长客居海南,遍访绿岛风土人情,辛勤撰文解读,让我们也跟着受益,谢谢!
姓名:张友仁; 时间:2017-02-25 07:35:19;  
祖先留下的东西,好的应该保护,糟粕应弃之。谢谢陶老师介绍!
姓名:张厚培; 时间:2017-02-25 08:19:21;  
不能再随便拆了,古建筑也是宝!!谢谢介绍!!!
姓名:郭林生; 时间:2017-02-25 08:21:51;  
陶会长书写的是专家的见的。
姓名:伍勇; 时间:2017-02-25 08:25:59;  
欣赏了,谢谢!
姓名:方文洲; 时间:2017-02-25 08:31:42;  
留下好东西,就用留下历史脚印。历史回响总是印证人们的行为。谢谢介绍
姓名:都兴水; 时间:2017-02-25 08:43:14;  
古建筑是历史遗存,应好好保护。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17-02-25 10:18:45;  
报告写得好!保护好古迹遗址是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姓名:钱宝林; 时间:2017-02-25 10:23:09;  
旧韵残存叹蹉跎。静观夕阳染山河。
姓名:陈捷; 时间:2017-02-25 10:28:15;  
欣赏了,谢谢!
姓名:李新建; 时间:2017-02-25 10:29:11;  
谢谢介绍!
姓名:顾宗玲; 时间:2017-02-25 10:30:57;  
一座老宅,一部家族史。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17-02-25 10:39:11;  
海南开发时间较短,历史遗存有限,作为旅游大省,是难得的人文旅游资源,应该很好地保护利用。
姓名:李庆山; 时间:2017-02-25 11:21:09;  
老宅见证历史沧桑,应加以保护和利用。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17-02-25 13:43:39;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姓名:梁海军; 时间:2017-02-25 19:54:12;  
拜读了……没有去过海南,跟着陶老师游历一番,真的很有收获,谢谢陶老师!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17-02-25 20:33:45;  
古建遣址见证了历史沧桑,国家有关部门应该要将它好好修缮保护起来。
姓名:刘运峰; 时间:2017-02-25 20:59:02;  
一座老宅,见证社会变迁。
姓名:马明言; 时间:2017-02-25 21:03:35;  
时间似流水,贫富转瞬间!遗屋依旧在,往事成笑谈!
姓名:杨如渊; 时间:2017-02-25 21:07:23;  
谢谢陶会长介绍!
姓名:罗本舜; 时间:2017-02-25 21:18:09;  
谢谢介绍!问好!!!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17-02-25 22:07:12;  
古老建筑应当好好保护。
姓名:彭安荣; 时间:2017-02-26 10:07:05;  
老宅成文物,精神励后人!
姓名:龙庆丰; 时间:2017-02-28 17:26:21;  
又读陶会长来自绿岛的报告。
姓名:沈剑勇; 时间:2017-05-31 14:37:53;  
老宅成文物,华侨奋斗史的见证,谢谢来自绿岛的报告。
写下感言:
您的姓名: * (必须使用真实姓名留言,如果您注册用户不是真实姓名,请重新注册)
联系方式:
留言内容(不支持表情):
0/1024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点击打开手机端首页
整站访问量:51347190; 今日26653; 昨日59771;
本页访问量:2774187; 今日77; 昨日110; 收录总数:11339640; 今日:8460; 昨日:23255;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