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藏券研究】-〖说景赏券〗: 藏式风情(1)走进布达拉宫

藏式风情(1)走进布达拉宫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显示日期:2017-02-14 查看次数:528; 复制本文地址
张玮峰

图片总大小:3.5MB;最小图片:22KB;最大图片:631KB;


  前言:

对于向往者,西藏是最神秘的天堂;对于过往者,西藏是最永恒的记忆;对于寻梦者,西藏是最幸福的梦境;对于朝圣者,西藏是最圣洁的净土。西藏,就像美丽的梦中情人,让人魂牵梦萦,无比挂牵。因为工作关系,我曾经多次进藏,少则一星期,多则两三个月,去的次数越多,走的地方越远,对西藏,对拉萨的感情越加亲切。在这个离天最近的地方,身处其境,每天都能看到川流不息的转经队伍,还有不辞千里三步一叩磕着长头的朝拜者,闻着桑烟,听着梵音,人的思想不由为那份虔诚的信仰所动容,怀生慈悲之心。蓝天白云眷顾,雪山草原陪伴,沐浴阳光,聆听风吟,净化空灵,如此甚好。

拉萨海拔3650米,很多人一生中梦想至少来一次这个日光之城,却畏于高原反应,不敢付诸行动。根据我的经验,其实高反并没有那么可怕。无论是火车还是飞机,对于绝大多数人来到拉萨都会有高原反应,只不过因人而异,反应程度和症状轻重不同。对我而言,最深的感受就是深夜头疼失眠的痛苦,而有些人会感到胸闷、无力、恶心等其他不适感,建议这个时候一定要放松心态,通过采取吸氧或者吃高反特效药(如高原康、高原安)等措施得到缓解。第二天应该已无大碍,身体已经基本开始适应,但走路、爬楼时必须注意放慢节奏,尤其洗澡必须谨慎,因为洗澡过程中很容易着凉,加重脑缺氧。在高原患感冒是必须要重视的,应第一时间去医院诊治输液,否则有可能引发脑水肿或肺水肿,危及性命。

第1期   走进布达拉宫

拍摄时间:2015.3          拍摄地点:布宫广场

布达拉宫作为西藏最盛名的地标建筑,高高地耸立在拉萨市红山之上。在进入市区途经柳梧大桥时,我们就能远远地看到,而那种精美仅仅远观是体会不到的,当你近距离走进布达拉宫才能真正感受到她那无穷的魅力。

住进布达拉宫,

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萨街头,

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仓央嘉措《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尽管布达拉宫在藏传佛教的地位独一无二,但最终却未能锁住这位年轻的六世达赖喇嘛的心,仓央嘉措经常偷偷乔装出去,和传说中的玛吉阿米在龙王潭私会。爱江山也爱美人,或许这注定了他不幸的命运。

 布达拉宫建于公元631年,海拔3700多米,占地总面积36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主楼高117米,共13层,是当今世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宫堡式建筑群。最初为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所建,后因雷击、战火逐渐废弃,后于1645年(清顺治二年)由五世达赖 洛桑嘉措重建,由此成为历代达赖喇嘛冬宫居所,以及重大宗教和政治仪式举办地,也是供奉历世达赖喇嘛灵塔之地,旧时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

  “布达拉”三字,最初源于梵语音译,又译作“普陀罗”或“普陀”,原指观世音菩萨所居之岛。布达拉宫的壮观在于其建筑之气势,精美在于其文物之豪华,震撼在于其魅力之独特,于是成为藏传佛教的核心,是无数朝拜者一生向往的圣地,也是世界上无数旅行者的目的地。1961年3月,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其为世界文化遗产;2013年,被国家旅游局列为国家5A旅游景区。

  拍摄时间:2015.4          拍摄地点:药王山观景台

 布达拉宫具备典型藏式建筑风格,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殿宇嵯峨,气势雄伟,有横空出世 ,气贯苍穹之势,坚实墩厚的花岗石墙体,整齐平展的边玛草(一种西藏本地产的特有植物)墙领,金碧辉煌的金顶,具有强烈装饰效果的巨大鎏金宝瓶、幢和经幡,交相映辉,红、白、黄三种色彩的鲜明对比,分部合筑、层层套接的建筑型体,都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

 藏历9月22日是西藏的“降神节”,传说在这一天之前刷得最干净的房间,在这一天会有神仙降临居住。而随着雨水不断冲刷,布达拉宫墙体的土质变得疏松,木质材料容易蛀虫、腐烂,危及建筑本体。因此在每年的“降神节”来临之前,布达拉宫管理处都会组织进行重新粉刷。在建有布达拉宫的红山山顶上,有一座名为“拉孜”的小白塔。由于白塔的修建时间早于布达拉宫,因此,按照习俗,每年的粉刷工作都会从这座白塔开始,接着按照白宫、红宫、黄宫的顺序依次进行,最后粉刷门窗的黑色边框。整个布达拉宫的粉刷需要近半个月的时间。粉刷涂料除了以产自西藏当雄县羊八井的白灰为主之外,还要兑入牛奶、白糖、冰糖、蜂蜜、红糖等东西,目的是为了增加黏性。在调配涂料时,还要按比例添加红、黄色矿物质原料同时要添加藏红花,这可以去除异味。藏民百姓也会纷纷自愿参与粉刷过程,充当义工,出物出力,在他们心中这是一种供奉,属于信仰的一部分。

  游览布达拉宫,需要做好一定心理准备,因为它确实高,普通游客需要从正门沿着层层石梯拾级而上,这需要考验你的耐力和体力。因此一般建议游客初到拉萨休息一天后再去,而且最好是上午时间。为了方便我每次来布宫办事,都是提前打好招呼从西门沿着坡道从侧面开车至后山平台,然后经过一道门就直接进入验票处位置。现在除了旺季(5月1日至同年10月30日)需要提前1-2天预约门票,然后凭身份证件领取;淡季(11月1日至次年4月30日)游客相对稀少,省去了排队麻烦。

   拍摄时间:2015.4          拍摄地点:布宫广场东侧水池旁

    游览路线采取单循环,沿途有提示标志,大概需要2-3小时左右时间。参观白宫、红宫时不要戴帽子和墨镜,也不要着过于暴露服装。一路上都有团队导游讲解,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旁听或者租一个讲解器。从下往上,依次可以参观雪城、白宫、红宫。雪城面积比较大,有布达拉宫珍宝馆、印经院、粮仓遗址、雪监狱、僧舍等不同建筑,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西藏的政治历史变革。其中珍宝馆内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件“八瓣莲花喜金刚坛城像”,被称为镇馆之宝,这尊14世纪的造像通高81.4厘米,为密宗供奉像,也是坛城的一种表现形式。莲瓣中央为喜金刚像,每片莲瓣上均有四尊密宗本尊携眷像,是典型的明永乐年中原宫廷造像风格。

   布达拉宫的外墙涂有三种颜色,分别是黄、白、红,非常醒目。以这三种颜色装扮布达拉宫不仅仅是为了外墙的美观,其中每一种颜色都有深刻的含义,红色代表统治三界,白色代表处于寂静,黄色代表长寿无疆、福源不断、繁荣兴旺。雪城的部分建筑就是黄色的,沿着之字形台阶继续往上走,将会到达一个平坦广阔的平台,这个就是东庭院德央夏广场。

  德央夏广场位于白宫东侧,也是历世达赖喇嘛观看藏戏和举行户外活动的场所。这个平台足足有1600平方米,全部用西藏特有的“阿嘎”土打成,具备很好的防水功能。德央夏的一角是旅游纪念品商店,旁边有提供休息的椅子。东侧是布达拉宫管理处的会议室,南侧是一排二层建筑,目前作为办公用房在使用。德央夏广场非常适合中途休息,拍照留念,由西侧扶梯而上经达松格廓廊道,便到了白宫最大的宫殿东大殿,也是从这里开始严禁游客拍照摄像。

   拍摄时间:2015.8              拍摄地点:布宫德央夏广场

 白宫,是达赖喇嘛的冬宫,也曾是原西藏地方政府办事机构所在地,高7层。因为现在的第十四世达赖喇嘛外逃印度,因此这里更多的是具有象征意义,平日里有一些喇嘛在诵经静修,兼管维护。位于第4层中央的东有寂圆满大殿(措庆夏司西平措),是布达拉宫白宫最大的殿堂,面积717平方米,这里是达赖喇嘛坐床、亲政大典等重大宗教和政治活动场所。内设达赖宝座,上悬清朝同治皇帝书写的“振锡绥疆”匾额,四周雕梁画栋,悬挂的唐卡有各种流派,制作精美,价值连城。第5、6两层是摄政办公和生活用房。最高处第7层有两套达赖喇嘛冬季的起居宫,由于这里终日阳光普照,故称为东、西日光殿。

   布达拉宫的建筑设计非常巧妙,根据高原地区阳光照射的规律,墙基宽而坚固,地基基础部位下方留有暗道和通风口,建筑内部设有天窗,便于采光照明,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由此不得不钦佩藏族先民们的聪明才智。走在宫殿里,你并不会觉得自己身处3700米的海拔高度,虽然外面可能是烈日炎炎,但在里面却是阴冷的感觉。沿途我们被大大小小不同装饰的殿堂所吸引,在灯光照耀下,各种精致绝伦的坛城、佛龛、塑像、法器是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四周墙壁上绘有宗教历史的壁画,佛像栩栩如生,上面还贴有薄如蝉翼的金箔,并且使用金粉勾画,线条优美,处处皆是如此,堪称绘画艺术长廊。因为使用绿松石、玛瑙等各种矿物质作为颜料,可以保存数百年不褪色。藏传佛教里的人物众多,包括各种金刚护法神,二十一度母,但是有几位是大家比较熟悉的,经常在藏传佛教寺庙里见到,比如莲花生大士、阿底峡尊者、宗喀巴大师、松赞干布法王。

拍摄时间:2015.6             拍摄地点:龙王潭公园

   离开白宫紧接着就是进入红宫。红宫是布达拉宫的最高建筑,主要是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和各类佛殿,共有8座存放各世达赖喇嘛法体的灵塔,分别为五、七至十三世达赖喇嘛,因为一至四世为后追认的达赖喇嘛,因此他们的灵塔殿不在布达拉宫(一世灵塔殿在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二世和四世灵塔殿在哲蚌寺)。而鼎鼎大名的诗人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相传在押解回京经过青海湖时遁化,因此未存有灵塔。灵塔是供奉和收藏活佛法体或骨灰的一种佛塔,由佛祖释迦牟尼信徒的舍利塔演变而来,只有活佛以及在藏传佛教上有巨大成就的大师才可以享受如此待遇。

 或许我们很多内地人无法理解藏民对达赖喇嘛心中那种敬仰崇敬之情,无论你是否信仰佛教,但至少应该表示尊重。在红宫如此庄重肃穆的圣地,应该保持应有的礼仪,不要拍照,不要触碰文物,不要大声喧哗。

 在八座灵塔中,五世达赖喇嘛阿旺.洛桑嘉措的灵塔,是布达拉宫的第一座灵塔,也是最豪华最壮观的灵塔。塔身用金皮包裹,珠玉镶嵌,极其豪华壮观,共用去119082两黄金,1041828两白银,灵塔四周奇珍异宝,数不胜数,其中最耀眼的当属灵塔正中镶嵌的取自大象脑髓的一颗夜明珠。五世达赖喇嘛灵塔殿如此宏伟,正是与他的个人功绩密不可分,他有重建布达拉宫之功,并接受清王朝顺治皇帝的官方册封,开创“达赖喇嘛”尊称历史。整个殿堂雕梁画栋,殿内达赖喇嘛宝座上方高悬着清乾隆皇帝  御书“涌莲初地”匾额。四周有壁画698幅,内容多与五世达赖的生平有关,其中那幅五世达赖喇嘛去京觐见清顺治皇帝的壁画是最著名的。

 在规模宏大的五世达赖喇嘛灵塔殿一侧,有一处小小的岩洞式殿堂,这就是赫赫有名的法王洞,殿堂面积不算大,大约30平方米,曾被松赞干布作为修行室长期居住使用,是布达拉宫里最古老的宫殿。洞内北侧中央供有吐蕃王朝的缔造者松赞干布像,左边依次是尺尊公主 、文成公主的塑像,稍远的地方还有藏族妃子蒙萨赤嘉怀抱王子贡日贡赞的塑像,这些塑像都色彩艳丽,手法细腻、形象生动,惟妙惟肖。

 参观完红宫,按正常路线是从后山便道下去,在那里视野辽阔,可以远眺拉萨城,近观龙王潭,北郊的山峦依稀可见。运气好的话,还可以遇到后山坡上放养的藏羚羊和梅花鹿。

  拍摄时间:2015.6               拍摄地点:布宫后山

 布达拉宫既是世界文化遗产,又是国保,门票一直很受票友关注和喜爱。随着时代变化,布达拉宫的门票设计也是日新月异,累计种类繁多,从早期的绘画风格,到照片版,全息立体版,直至目前的邮资版。以下展示的是我收集的部分布达拉宫门票:

图1

此票采用绘画风格,画面精美,左侧绘有白色吉祥结,右上方藏文草体书法,下方英文大致意思为“一个布达拉宫旅游纪念品”,背面加盖布达拉宫门票专用章,使用时期约为上世纪八十年代。

图2

该票图案使用了布达拉宫冬景照片,拍摄视角应该是大昭寺金顶位置,四周采用吉祥八宝图案,即法轮、宝伞、金鱼、宝瓶、莲花、法螺、盘长、白盖。右侧虚线为副券部分,中间标注藏、中、英文字,票价为10元,已打孔使用,使用时间约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

图3

图4

 上述二票,均使用布达拉宫照片作为图案,设计比较简单粗糙,缺乏美感,上图打孔,下图右侧有裁切痕迹,背后章印不全,无法辨识,票价为20元,使用时期约为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

图5

 该票为较早期外宾票,设计风格比较前卫,左侧英文同图1,右侧为布达拉宫抽象图案,下方为藏文草体书法,背面空白,使用时期约为上世纪九十年代。

布宫0011图6

 该票左侧设计沿用图1,只是取消了吉祥结底色图案,右侧使用布达拉宫照片,并标注藏文、英文,背面有门票专用章,票价为25元,根据字迹判断使用时间为1997年。

图7

  该票图案使用了布达拉宫冬景照片,左侧为副券部分,右侧标注藏、中、英文字,左右两端标注票价为40元,背面有门票专用章,已打孔使用,使用时间判断为上世纪末、本世纪初。

图8

该票为荷花图案佛教专用邮资门票,编号为FTJ2000(100-003),左侧为布达拉宫远景照片,右侧底色为宝伞图案,无票价信息,使用时间判断为2000年左右。

图9

该票为金顶纪念票,图案为布达拉宫金顶照片,右侧标注中、英文,背面加盖布达拉宫接待科专用章,票价为10元,已使用打孔,使用时间判断为上世纪九十年代、本世纪初。

图10

图11

上述二票均采用全息立体设计,色彩鲜艳,层次丰富,效果逼真,图案主色调一蓝一红,大小尺寸悬殊,该票为硬纸卡,已打孔使用,票价为100元。使用时间判断为本世纪初。

图12

图13

上述二票为布达拉宫现用门票,属于典型的邮资门票,红色图案为旺季门票,编号为14-540100-11-0009-000,标价200元;蓝色图案为淡季门票,编号为15-540100-11-0066-000,标价100元。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西藏,终日缭绕的香火,长明不灭的酥油灯,刻录千年的历史,温暖着朝圣者的心灵,是圣地或秘境,是向往或记忆,是一段难解的情结和缘分,或是一次触及灵魂的震撼和感动。

就像乌兰托娅在歌曲《我要去西藏》中描述那般“仰望雪域两茫茫,风光旖旎草色青青,随处都是我心灵的牧场”。佛光穿过无边的苍凉,有一个声音幸福安详,清晨我挥动白云的翅膀,夜晚我匍匐在你的天堂,生灵顺从雅鲁藏布江流淌,时光在布达拉宫越拉越长……




编辑:崔艳红
目前,网友留言共40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姓名:金志根; 时间:2017-02-14 03:54:26;  
欣赏了!谢谢张老师的详细讲解!门票也让我大开眼界。再谢!
姓名:王建池; 时间:2017-02-14 04:28:15;  
欢迎张老师在券研网与券友们分享自己的收藏成果!!!
非常详细的游览导读。尤其是对景点门票票面信息的逐个解读,体现了作者的审美素质与情趣,喜欢。谢谢!期待续篇。
姓名:张友仁; 时间:2017-02-14 04:57:39;  
用自己亲身经历及丰富的知识,诠释布达拉宫的全全面面,受益匪浅,谢谢!
姓名:杨帆; 时间:2017-02-14 06:51:16;  
网站上的优秀作品,十分欣赏!
层次清晰,文字优美,介绍周详,却又简约。
知识性丰厚。 文章虽长,我却没有读够。
姓名:钱宝林; 时间:2017-02-14 06:54:34;  
介绍详细,条分缕析,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好文,好图,好票。
姓名:都兴水; 时间:2017-02-14 07:01:07;  
介绍详细,图片拍摄很专业。谢谢!
姓名:伍勇; 时间:2017-02-14 07:22:06;  
谢谢张老师详细介绍!心生向往!
姓名:王继平; 时间:2017-02-14 07:42:58;  
特喜欢这样的文章!介绍详细,门票养眼,学习了许多知识,比如几种颜色,过去一直没有明白,今天得到了答案!谢谢您——张老师!应评为2017一季度网站最佳文章!
姓名:陈捷; 时间:2017-02-14 08:43:21;  
欣赏了!谢谢张老师的详细讲解!
姓名:彭安荣; 时间:2017-02-14 09:10:59;  
后起之秀,赞一个!
姓名:宋振清; 时间:2017-02-14 09:11:00;  
难得的如此介绍,谢谢!
姓名:崔艳红; 时间:2017-02-14 09:22:52;  
欣喜北京的又一年轻新生力量加入到券研网的队伍中来!!!
姓名:罗本舜; 时间:2017-02-14 09:26:25;  
谢谢介绍神秘的西藏,文章好!图片好!门票更好!
姓名:张玮峰; 时间:2017-02-14 09:29:40;  
非常感谢各位老师的阅读和点评,大家的鼓励是对我的爱护和鞭策。对于这种游记式的叙事风格心里其实没底,第一篇写得有点啰嗦,以后会逐步改进。西藏自然风光人文氛围,独一无二,值得去旅行体会,无论你是否去过,我写的目的就是想和大家一起再次分享。西藏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谢谢王会长,感谢崔姐的指导,感谢陈捷老乡设计的漂亮图标。
姓名:段连义; 时间:2017-02-14 09:35:47;  
张玮峰你是最棒的。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17-02-14 09:50:16;  
介绍周详,文字很美,有独特的视角和游览的经验;有情有景,图文并茂,附门券的赏析和使用的时间。
姓名:方文洲; 时间:2017-02-14 10:07:55;  
美丽的西藏,美丽山水,美丽人间,美丽圣洁。
文字优美,门票优美。
姓名:顾宗玲; 时间:2017-02-14 10:45:37;  
本文的介绍独到而出奇详尽,为之前所未读到。对于想去拉萨的朋友,是最好的旅途导游。谢谢小张老师!
姓名:郭林生; 时间:2017-02-14 10:52:11;  
初识玮峰是在2017.02.08日,一次就收到他给雄鸡杯赛投来的四篇大作。已经于2017.02.09和2017.02.10连续展示两篇。
编辑过程中,我就感觉的到他的诗作功底很深。今天又拜读玮峰的力作“藏式风情”第一期,令我耳目一新。进一步认识到玮峰是一位文学全才。
曰券研网引来又一只金凤凰,或曰又一只黑马闯进了券研网,我曰券研网又增加了新的力量,可喜可贺!
姓名:张厚培; 时间:2017-02-14 10:53:51;  
读美文,赏佳券,学知识,悦心情!!
姓名:叶建国; 时间:2017-02-14 11:02:37;  
语言优美、内容丰富、票品精美,大开眼界。
姓名:马明言; 时间:2017-02-14 12:46:00;  
祝贺玮峰系列文章首篇发表!文章可读性、知识性很强,就是有点长,可拆分,或精炼一下,供你参考!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17-02-14 13:09:11;  
没去过拉萨,随游记先学习一遍,很好,赞赏!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17-02-14 15:52:14;  
跟随作者一同游览布达拉宫,倍觉兴趣盎然。
姓名:李庆山; 时间:2017-02-14 16:04:46;  
照片和门券都很精美,介绍的全面详细,多谢!
姓名:梁海军; 时间:2017-02-14 16:08:12;  
图文并茂(照片还标注了拍摄时间和地点),可读性与欣赏性俱佳,点赞!!!
姓名:李新建; 时间:2017-02-14 16:31:01;  
好文彩,谢谢分享!
姓名:张玮峰; 时间:2017-02-14 16:43:14;  
再次感谢各位老师阅读和留言,不足之处请多包涵。郭林生老师的评价实不敢当,对您的鼓励和支持有机会当面表示感谢!谢谢马明言老师的提议,确实精简一下可读性会好一些。
姓名:吴士育; 时间:2017-02-14 17:35:19;  
美景美文!欣赏了!
姓名:胡东华; 时间:2017-02-14 18:55:30;  
读完后有一种立刻想去的感觉!
姓名:张文革; 时间:2017-02-14 19:34:39;  
《藏式风情》耳目一新!!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17-02-14 20:17:43;  
一字不落的读完详细的介绍,对去西藏旅游很有帮助。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17-02-14 20:33:56;  
介绍祥细,门票和图片极其精美,好文,赞!
姓名:王敬芬; 时间:2017-02-14 21:33:30;  
用不同角度拍摄的布达拉宫壮观,谢谢张老师的详细解读!
姓名:杨如渊; 时间:2017-02-14 22:16:11;  
拜读张玮峰老师的详细介绍后,使小兵真后悔没早点去神秘的布达拉宫。谢谢张老师!期待续篇。
姓名:张国栋; 时间:2017-02-14 23:16:21;  
谢谢详细介绍,赞!
姓名:何锦雄; 时间:2017-02-14 23:16:46;  
介绍详细,拜读了!
姓名:叶永坤; 时间:2017-02-16 04:46:44;  
时光在布达拉宫越拉越长。。。。心向往之!
拜读学习了,谢谢!
姓名:龙庆丰; 时间:2017-02-16 11:15:07;  
有多次的游览,加亲身的体验,用优美的文字, 来解读了雪域高原!
姓名:赵廷文; 时间:2017-02-16 22:13:12;  
欣赏了!谢谢张老师的详细讲解!
写下感言:
您的姓名: * (必须使用真实姓名留言,如果您注册用户不是真实姓名,请重新注册)
联系方式:
留言内容(不支持表情):
0/1024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点击打开手机端首页
整站访问量:42949381; 今日11851; 昨日14079;
本页访问量:2746748; 今日101; 昨日264; 收录总数:9128243; 今日:3530; 昨日:5515;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