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藏券研究】-〖券海拾贝〗: 秦始皇改字

秦始皇改字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显示日期:2016-12-29 查看次数:432; 复制本文地址
张厚培

图片总大小:234KB;最小图片:26KB;最大图片:130KB;


秦始皇改字

江苏  张厚培

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发展中,汉字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灵魂,它记载历史,传承文明。一提起我们中国的汉字,人们都知道是仓颉造的,其实并不尽然。秦朝的“秦”字,就是秦始皇造出来的。

    “秦”这个字,在古代是写作“琹”的。早在春秋战国之前,一直都是这么写的。秦始皇为什么要造出这个“秦”字来哩?这里还有一个传说呢。

                 秦始皇改字-1.jpg-1.jpg        秦始皇改字-1.jpg


秦始皇叫嬴政,是中国历史上出名的暴君。他灭掉六国以后,成天想的就是怎么让老百姓们听话,永世当他的臣民。于是,他焚书坑儒,不让人们念书识字,好使老百姓愚昧无知;他要十几户人家使用一把菜刀,生怕人们起来造反。饱暖思闲事,疑心生暗鬼。他想着想着,忽然想以国号“琹”字上去了。不好!一把木椅子上面坐着两个王字,这还不是平分天下吗?必须要再创一个同音的字来代替“琹”字才好!他思来想去,却怎么也想不出个眉目来,于是便问史官:“从开天辟地到如今,谁的业绩和功劳最大,史书上记载着没有?”史官答:“三皇五帝,开天辟地,唐尧虞舜夏商周。功过是非见《春秋》。”秦始皇又问:“从开天辟地,就只有《春秋》这一部史书吗?”史官答:“是的。”秦始皇忽然灵机一动:“这么说,《春秋》就写到现在没有再往下续写吗?”“对!”秦始皇对史官们笑了一笑又说:“寡人乃千古一帝,要占他一半《春秋》!决定用一半春秋定国号!”

IMG_6281

史官无论如何也理解不透秦始皇的意思。秦始皇提笔在手,刷刷几笔,写出了一个“秦”字,他让人递给史官们传看,还无不得意并且喜形于色地说: “寡人各取春秋二字的一半,合二为一成为'秦'字,用以取代那个'琹'字为国号,众爱卿以为如何”?一个史官一看,秦始皇自造的这个“秦”字,确是取春秋各半组合而成。便说:“始皇帝虽别出心裁,但是春若无日,则天昏昏,秋若无火,则气沉沉;二者加一起则昏昏沉沉,并非祥瑞,望始皇帝圣裁。”秦始皇听了史官的话索然大怒:“你胆敢胡言乱语,恶意诽谤朝廷,给我推出去砍了!”

史官几句话就招来了杀身大祸,吓得满朝文武一个个心惊胆颤,一齐跪在殿下连呼:“皇上圣明”。从这以后,“琹”就改为“秦”字了。

秦始皇居心叵测,虽然造出了梦想要占用一半<春秋>的“秦”字,可是,历史车轮是无情的,梦想总归是梦想,从秦始皇到秦二世,只传了二代。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爆发了陈胜,吴广在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刘村集)揭竿起义。后以刘邦为首的农民军,在公元前206年攻占咸阳,子婴出降,秦朝灭亡。秦朝只历经二世共15年。

其实,秦王朝寿命短,不在于改一个字,而在于仁义不施,民心尽失。





【编辑:张文革】

编辑:张文革
目前,网友留言共22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姓名:梁海军; 时间:2016-12-29 02:10:30;  
拜读,学到了新知识……
姓名:金志根张; 时间:2016-12-29 04:29:06;  
文章欣赏了!
秦皇造字(改字)也许只是道听途说,但字造(改)的好 确也能方便学习的人记忆。
姓名:郭林生; 时间:2016-12-29 06:00:38;  
秦始皇改“琹”为“秦”自造一个秦字,故事很有趣,知识性很强,谢谢。
姓名:张友仁; 时间:2016-12-29 06:37:39;  
张老师知识渊博,讲出这么好鲜为人知的故事,受益匪浅。谢谢!
姓名:伍勇; 时间:2016-12-29 07:12:26;  
学习了,有趣的故事!
姓名:雨人; 代发人:陈捷 时间:2016-12-29 08:16:12;  
有趣的故事!!!!
姓名:段连义; 时间:2016-12-29 09:02:09;  
欣赏,历史故事 .谢谢 .
姓名:都兴水; 时间:2016-12-29 09:08:45;  
故事有趣!
姓名:彭安荣; 时间:2016-12-29 09:15:58;  
分析得很有道理!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16-12-29 09:29:13;  
虽然是传说,听来很有味!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16-12-29 09:38:35;  
我是秦人,但没有听过这么有趣有味有教益的关于秦的故事,谢谢张老师!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16-12-29 10:11:29;  
蛮有意思的一个传说!
姓名:方文洲; 时间:2016-12-29 10:29:41;  
张老师的文章太有才了,真的使我学到了新知识。以
前对“琹”字不甚解读,通过读文章更加了解。
秦文化能够在全国推广,离不了秦始皇统一中国的
作用,谢谢张老师的好文章。
姓名:罗本舜; 时间:2016-12-29 10:52:24;  
读佳文,长知识,谢文革!
姓名:宿景周; 时间:2016-12-29 11:40:30;  
这只是一个故事,笑一笑而已。秦字在甲骨文中就有了,是一个会意象形字,上面是两个人握着一个舂米的木杵,下面是一个臼里放着禾毂。经籀文、金石文、大小篆文,到春秋时期已定型,由禾和舂省去臼字而成“秦”。
姓名:唐铁柱; 时间:2016-12-29 12:14:28;  
欣赏,学习,赞。
姓名:顾宗玲; 时间:2016-12-29 14:36:14;  
谢谢张老师的讲述!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16-12-29 20:19:09;  
故事有趣,有点戏说的味道。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16-12-29 21:43:02;  
故事就是故事嘛,说一说,笶一笑罢了。有趣就有吸引力,谢谢介绍。
姓名:赵廷文; 时间:2016-12-29 21:46:58;  
学习了!!!
姓名:李新建; 时间:2016-12-29 22:23:09;  
有味道!
姓名:彭水珍; 时间:2016-12-29 23:10:19;  
故事很有趣!
写下感言:
您的姓名: * (必须使用真实姓名留言,如果您注册用户不是真实姓名,请重新注册)
联系方式:
留言内容(不支持表情):
0/1024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点击打开手机端首页
整站访问量:55397851; 今日37338; 昨日48977;
本页访问量:2786620; 今日157; 昨日153; 收录总数:12627362; 今日:20217; 昨日:23665;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