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其它类别】-〖其它类别〗: 达观 谦和 笃正

达观 谦和 笃正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宿景周先生印象
显示日期:2009-07-02 查看次数:825; 复制本文地址

我和宿景周先生相识,恰似一曲 “门券情缘”。

记得,那是2001年春月的一天,我在西安中北古玩交易市场,偶见一位面目清癯的老者,正在认真地翻看着一本一本的邮票册、门票册,还不惜出高价购买了一套《蔡文姬》磁卡式门票。出于藏券知音的心情,在老者将要走出古玩市场之际,我追上去打招呼,面对老者惊异的目光做了自我介绍。

老者笑脸相问“有什么事吗?”

“你肯花大价钱买这套磁卡门票,必是很喜欢收藏门券吧?”我试探着反问。

“哦,我不收藏门票,主要集邮集钱币。这套磁卡门票题材好,是开放类集邮的好素材。收藏门券也有一个协会吗?”

他的问话恰是我所希望的话题。由此,我们相识、交往,在“门券”话题上有了共识。其后,应宿先生的愿望,又引荐了谢加树、苏春云、李冠宇、李小四、司徒彪等券友。我们成了挚友。相识时,宿先生还在省工商局领导岗位上,公务繁忙,直到2002年5月退休后,他才开始正式收藏门券。2003年10月,陕西券协举办第一届门券展览,宿先生组编了他的第一部门券专集《毛泽东在陕北十三年》参展,并经协会推荐参加了2004年重庆全国第十四届门券展览,获得一等奖。我十分惊讶,宿先生集券才短短的两年多,便以第一部专集,第一次参展,获得了个人的第一项大奖。其功力可见一斑。

宿先生喜爱收藏,涉猎广泛。集邮、集藏中外钱币已逾三十春秋。他收藏门券起步较晚,但起点高,凭借集邮集钱币的藏识,起步便跃上了门券专项收藏的路子。记得我们初识后在一次交谈中,他讲“邮资门券是集邮和门券收藏的兼项藏品,要抓紧收集,否则会留下遗憾”。此后,他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基本集全了陕西发行的二百多枚《牡丹》图邮资门票,以及部分省市的精品邮资门票。2002年1月,《马踏飞燕》小规格邮资明信片问世后,他又抓住时机倾力投入了对《马踏飞燕》门票的收藏。迄今2002版的《马踏飞燕》加印片,包括全国第一枚《马踏飞燕》加印片麦积山门票在内的绝大多数马片精品已收藏在册。特别在马片版式研究方面卓有建树,已在《集邮报》、《集邮博览》、《江西集邮》以及马片研究会《会刊》上发表了有关马片版式研究的文章20多篇。现在邮资门票已成为门券收藏中一个重要而十分有品位的门类,可见他的见解是敏锐超前的。他把门券收藏定位于陕西券、西比各省券为主,重点是革命史、丝绸之路史、石窟、石刻等专项收藏。他的收藏理念是,不贪多而在于精,不跟风而在于专,不做门票“保管员”,以鉴赏研究为本。几年来,发表了有关门券研究文章30多篇,其中不乏精品佳作。例如《集券组集三字经》《怎样组编竞赛类门券专集》《精益求精  铸造精品》等文章,被券友视为组编专集的指南、教科书。他的获奖专集《毛泽东在陕北十三年》《长征-永恒的记忆》《中华建筑奇葩-牌坊》,一框专集《龙生九子》以及与李冠宇先生合作的《儒相-周恩来110周年诞辰》等专集,成为券友的参考资料。

我和宿先生交往的几年里,深感他虽年近古稀,但头脑清晰,精力旺盛,仍孜孜不倦地读书学习,吸收新知识,早已熟练地掌握了操作电脑。读书是他的第一爱好。在他的二十多平米的书房内,那占据一面墙的九门大书柜里,装满了各类图书,以及邮票册,钱币册,门票册,收藏类的工具书,期刊等等。博览增智,明辨笃正。他凭借宽广深厚的知识,鉴赏门券的透视力往往独到。例如,对洛阳关林一枚小小的剪纸门券,他从历史、兵器、服饰、武圣文化,票面人物所处的当时环境和心理活动,以及票面图案设计的寓意等诸方面,给予了绝妙的品评。他收藏门券不以“千”、“万”为目标,而以品位内涵为标准。他每收藏一枚门券,即查找资料弄清其内含的故事,透过画面解剖出可用的信息。例如,他的一框专集《龙生九子》(这只是他的龙文化专集中的一章)所用的门券,都是很普通的俯拾即是的门券,然而,用“龙生九子”这根丝线串起来就是一部很有韵味的专题。观者无不称奇。

宿先生待人处事十分低调、达观,平易近人。他在政府部门工作四十多年,曾担任地方和厅级领导二十多年,享受全国劳摸待遇。但是,在协会里与人相处从无“僚”气,就是一个普通券友的形象。

陕西券协是一个团结拼搏的集体,从《三秦券苑》办刊12年,到报改刊,再到《门券博览》创刊,每位成员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宿先生始藏门券和加入券协较晚,但以其多年的社会活动经验,无私地为协会和谐发展出谋划策。三年前,协会筹划拟将会刊《三秦券苑》改为期刊时,他提出:应把期刊办成服务型的,以弘扬门券文化,传播门券知识为宗旨。办成融知识性、资料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券友园地。而且,要有示范性,参照集邮的经验,开辟“门券专集欣赏”专栏,把全国获奖的、优秀的门券专集以彩版刊登,供券友欣赏、学习。实践证明,宿先生的这些意见是正确的,可行的。现在《门券博览》就是按照这个思路走的,受到全国券友的赞赏。他现在担任陕西藏协门券专委会顾问和《门券博览》杂志顾问。这个顾问可不是“顾得上就问,顾不上就不问”的顾问,是实干的顾问。在协会里他主动承担了《门券博览》版式设计和期刊总纂工作。现在出刊的《门券博览》杂志的版样就是宿先生设计的,得到了《收藏》杂志社执行主编以及印务单位的赞赏。每期他都亲自写稿、审稿、校勘,。每出刊的文字稿和彩页编排都是宿先生总纂完成的。

他默默地不辞辛劳的审稿、改稿,编辑期刊样本。为了提高刊物的品位和水平,对一些有分量的文稿,他都认真地反复斟酌修改,有时根据文章的需要,还会毫不吝啬地的把藏券、藏识用上去。对彩页的编排,特别是门券专集部分,现在刊出的十多个专集中多半是由他亲自制作或帮助他人整理制作的。他做了这些的事情,从不张扬,不自傲,不以功臣自居。实在是一位难能可贵的老者,不愧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领导。一些老朋友不解的问他:“干这个只种地不收谷子的营生,为什么?”他笑而幽默地说“这就是我的生活,我的乐趣,是拿多少‘谷子’也换不来的”。协会里几次想在“人物专访”栏目上介绍介绍他,都被婉言谢绝了。这次,还是协会下达的“指令”,宿景周先生才欣然同意的。

责编:丁华能

编辑:
目前,网友留言共6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姓名:郭林生; 时间:2009-06-29 00:44:49;  
久仰石、宿二位先生大名。我拜读了石先生大作,
受益是全方位的。标题六字概括了宿先生的为人,值得敬仰。
谢谢“门券博览”多次选用我的拙作。也谢谢宿先生“和我的那首浣溪沙”。我要长久向二位学习。
姓名:王述育; 时间:2009-07-02 10:43:20;  
拜读宿先生印象倍感亲切!我与宿先生未见相识还是石老师搭的桥!我《进京赶考》专题上《门券博览》就是宿先生帮忙整理制作的。陕西券协有老两位骄傲吧!我们羡慕向往啊!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09-07-02 11:03:31;  
作为陕西券协会员和《门券博览》编辑部一员,我为我们有两位这样的领导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姓名:红华; 时间:2009-07-02 20:49:06;  
“达观、谦和、笃正,不张扬、不自傲,不以功臣自居。”
邮海老将,券坛新兵,相见恨晚,相知振奋。
收藏界的楷模,《陕西门券》的骄傲。
亦真亦诚,为门券界有这样的朋友而庆幸;兼容并包,为弘扬中华收藏文化继续努力。
姓名:杨帆; 时间:2009-07-03 13:47:12;  

由衷地敬仰!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09-07-03 14:42:34;  
有德、有才、有识、有品,可敬!
写下感言:
您的姓名: * (必须使用真实姓名留言,如果您注册用户不是真实姓名,请重新注册)
联系方式:
留言内容(不支持表情):
0/1024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点击打开手机端首页
整站访问量:43721949; 今日18600; 昨日93590;
本页访问量:2750099; 今日9; 昨日257; 收录总数:9329706; 今日:1965; 昨日:11531;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