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藏券研究】-〖券海拾贝〗: 心灵的感悟(15)“精打细算”话闲趣

心灵的感悟(15)“精打细算”话闲趣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显示日期:2016-12-13 查看次数:494; 复制本文地址
方文洲

图片总大小:643KB;最小图片:144KB;最大图片:273KB;


精打细算”话闲趣

        家有一老物件,并不是稀罕之物,却放置多年,不是没人过问,而是没人再用它了,我把它挂在墙上,成了古朴的装饰摆设。要说这物件,既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也是人们生活的组成部分。我现在进出房间看到它成为饰品,思忖着:物件的兴衰折射出历史的缩影。

        它是什么宝贝,读者观题也许醒悟到了,每一串有七颗珠子,象小孩吃的冰糖葫芦串 ——算盘。

        我少年时,学校要求五年级学生必上珠算课,每个学生自带算盘,各种各样的算盘在教室课桌上亮相,大小不一,有的是刚从文具店买来的,望着崭新的算盘,枣红色的算珠就像一串串鲜美的山楂,让我这口水直流,欲食之愿,恨不得扑上去摘下二颗解馋,这是我少年没零食吃的窘境。

        我坦然对自己说,这辈子对数学没兴趣,遑论珠算课,总是把算盘珠子弄得啪啪响,喜欢双手在算盘上来回滑动,手指的上下翻飞,感受到加减乘除之外的另种的童心愉悦。我少年是个顽皮的学生,贪玩成了我的天性,常常会在珠算课后和同学将各自的算盘翻过身来,利用算珠的滚动将算盘推出好远,比一比谁的算盘滚得最远,这是我和同学乐此不疲的游戏。有那么一天,我突发奇想,把算盘当车子使,一屁股坐上去,想就斜坡滑动,不想算盘没动,却使算盘横梁折断了,珠子滚落一地,我垂头丧气回到家,大哥看到他的算盘撒了架,一阵暴风骤雨的训斥,还是父亲将我拉进房间,才躲开了大哥的“竹棍炒肉丝”这道美味。

       父亲给了我一个从未见过的奇妙算盘,不怕摔也不怕撒架,是个布袋似的算盘,打开布袋,上面有线串成的珠子,这是父亲从军打仗使用的军事算盘,便以携带,卷起来就可带走。这让我的同学羡慕好久。

        说点算盘外的话吧,我们通常指精于计算的人叫“铁算盘”,那么指心有不便公开的想法就是“小算盘”。有一种人对事情算计失误,我们会讽刺说“打错算盘”。做人做事,快人快事,干脆直接用到珠算口诀“三下五除二”。说到这里,我点有笑了,生活中我喜欢这样人。

现在是新技术,高科技时代,计算机日新月异的强大功能,使得计算的速度远远高于算盘,老祖宗创造的智慧就这样成了我墙上的装饰品,科技发展的大趋势还有什么理由让孩子们再去背诵珠算口诀呢?当孩子们都难于理解什么是“三下五除二”时,算盘的归宿就只有博物馆了。

 

 

 

                                                                                                                  二0一六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写于翠屏山房

 

 

[编辑 崔艳红]

 

 

 

编辑:崔艳红
目前,网友留言共26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姓名:梁海军; 时间:2016-12-13 00:13:57;  
拜读……
姓名:郭林生; 时间:2016-12-13 04:20:53;  
描绘算盘很形象,算盘课堂写得真。
父亲算盘更奇妙,随时随地带在身。
算盘功能就是算,精打细算勤俭人。
算盘说事词语多,生活之中很亲近。
只因有了计算机,送到博物馆里存。
姓名:金志根; 时间:2016-12-13 06:02:37;  
欣赏了!珠算博物馆的票票我大概还收藏到一枚白色的……
姓名:张友仁; 时间:2016-12-13 06:02:59;  
几百上千年的算盘,传扬了中国人的智慧和精明,随着时代的进步,快要快要寿终正寝了,但后人要继承发展其先人的聪明才智。
姓名:伍勇; 时间:2016-12-13 08:11:57;  
许多前人留下的好东西开始慢慢淡出我们的视线!可惜!
姓名:雨人; 时间:2016-12-13 08:33:48;  
欣赏了!!!
姓名:龙庆丰; 时间:2016-12-13 08:41:09;  
七十年代新华书店专门有珠算书所卖,现在是找不到了。
姓名:都兴水; 时间:2016-12-13 08:49:55;  
随着时代的进步,算盘成为收藏品了。
姓名:彭安荣; 时间:2016-12-13 08:52:47;  
在没有各类计算器以前,算盘功不可没!
姓名:汪政宏; 时间:2016-12-13 08:55:39;  
我八三年读电大时还学珠算课。
姓名:崔艳红; 时间:2016-12-13 09:01:34;  
我也有个珠算证,呵呵。
姓名:张厚培; 时间:2016-12-13 09:45:49;  
我也有一把算盘,它发挥过作用,现在成了古董.不过现在孩子学心算,还能用上它.
姓名:李庆山; 时间:2016-12-13 09:47:39;  
我上小学时也有珠算课,记忆犹新啊。
姓名:顾宗玲; 时间:2016-12-13 09:51:31;  
算盘已成历史记忆了。科技发展势不可挡。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16-12-13 09:54:35;  
乔家大院的算盘博物馆陈列有很多种算盘。
姓名:方文洲; 时间:2016-12-13 10:13:37;  
谢谢各位老师的点评。
姓名:何锦雄; 时间:2016-12-13 10:48:09;  
随着时代的进步,算盘成为收藏品,进入博物馆,它是老祖宗们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孩儿时期的记忆。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16-12-13 11:59:27;  
噼里啪啦,二一添作五;噼里啪啦,三下五除二......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16-12-13 14:50:14;  
算盘是算数的一种工具,足见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我从农村回城,第一份工作就是用算盘工作——成本会计。遗憾的是我工作使用的第一个算盘因为工作变动上交了,没能保留下来,但我现在还保存了几个不同材质、不同样式、不同规格的算盘,最小的长度只有4cm。
姓名:钱宝林; 时间:2016-12-13 14:51:08;  
还是老师那教学的算盘,挂在黑板上,珠拨上去就能定在那里,探个究竟,原来是那算盘杆上有毛。
姓名:罗本舜; 时间:2016-12-13 17:05:03;  
珠算是我省黄山人程大位发明的。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16-12-13 17:08:48;  
算盘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渣慧的结晶,
姓名:王建池; 时间:2016-12-13 17:39:17;  
历史的回忆。我们刚结婚时,看到我岳父双手左右开弓打算盘,真是觉得神奇。现在看不到了。
姓名:彭水珍; 时间:2016-12-13 20:24:58;  
好文!
姓名:赵廷文; 时间:2016-12-13 20:38:21;  
看到家乡票亲切!!!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16-12-14 20:35:05;  
有趣,爱读。美好的回忆。
写下感言:
您的姓名: * (必须使用真实姓名留言,如果您注册用户不是真实姓名,请重新注册)
联系方式:
留言内容(不支持表情):
0/1024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点击打开手机端首页
整站访问量:51368712; 今日48138; 昨日59771;
本页访问量:2774243; 今日133; 昨日110; 收录总数:11348166; 今日:16978; 昨日:23255;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