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藏券百佳】-〖藏家专论〗: 致敬券刊,擂鼓者偃旗者都是英雄!

致敬券刊,擂鼓者偃旗者都是英雄!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显示日期:2016-11-06 查看次数:414; 复制本文地址
左少英

图片总大小:72KB;最小图片:72KB;最大图片:72KB;


proxy_缩小大小.jpg

  左哥一向认为,不以牟利为目的,去用心做一件对他人有好处的事,这是值得敬佩的一种品质,如再能够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下来,这样的人就是“英雄”一般的存在。

    在门票圈子里,各券刊主编和编委们,就是这样一群人,他们将精力投注在一个有着“天花板”的门类里面,注定不会引起多大的轰动,也不会给自己带来任何的经济效益,这种不计回报的付出,全是兴趣使然。

    在通讯没有现在这么发达的上世纪九十年代,据说各地券刊曾经一度超过百种,不光是券协组织在办,还有众多的券友私人也在编写门券刊物。这些刊物让天南地北的集券人,慢慢相互结识,集券的热情也在相互交流和鼓励中持续下来。

    但是办刊并不容易,因为他们不是正规军,缺乏装备和给养,印刷经费、稿件来源、编排技术、订阅数量等等问题都需要我们这些“票友”一点点去解决。老券刊人就是从“小米加步枪”的那个艰苦年代走过来的。他们辛苦制作的券刊,在特定时期,对门券收藏活动起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即便这些曾经高高竖起的大旗今天已经不再那么耀眼,老券刊人仍担当得起“券界英雄”这个称号。

    有些事情很无奈,随着很多办刊者年龄的增长,精力所限,还有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交流更加的便利起来,纸媒刊物在信息交互方面的作用逐渐在减弱,这也导致了订阅户的减少!曾经的券刊有些悄无声息的不再出版了,有些则站出来公开的宣布停刊,现在在圈子里经常露脸的刊物也只剩下了不过一二十种。

    这些遗憾的出现,并不能划定是谁的错误,因为时代的变迁,即便是在微小的领域,也迟早会受到影响。

    在这种变化当中,能够坚持下来的刊物,编委们必定要继续花费心思,在门券收藏这个特殊群体里面,老年人占多数,他们原来的阅读习惯,仍然需要券刊来满足。

 

二、

 

    可是,今天的读者给券刊提出了新要求,券友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便利,这就要求券刊,需要给读者提供新的价值,如果不去逐渐改变,券刊就有可能在读者心目中形同虚设。我们本身是票友,当然也可以把刊物办成“票友型”刊物,这没有什么问题。

    当“票友型”券刊,大家就不会给你提要求,相反出于情感因素、礼节性因素或者因为习惯等原因,还会对你无私的伸出援手。但是想让广大券友从内心上认可你,你必须和网络信息传播方式一起接受审阅。这是一种竞赛,参赛选手必须接受同一种赛场规则,券友不会因为你不懂排版技术、缺少稿件、经费不足而给你特殊优待。在这样的赛场上,如果能够发挥出纸媒的优势,持续输出有用的价值,没有二话,广大券友定会粉你。

    在这样的新时期,不做“票友型”券刊,能够接受竞赛,愿意尝试改变,愿意让刊物持续输出价值,向优质券刊擂鼓迈进,我觉得这些编委们就是新时期的“券界英雄”。

    别误会,写这篇文字的目的当然不是歌功颂德!那不是小左哥的风格!下面是重点,小左哥以个体的角度谈谈自己希望看到的券刊的三个理想类型,仅是一家之言,接受吐槽和围观。

 

三、

 

    把券刊办成了党报没人看,办成了家庭报,看得人自然也不会太多!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券刊呢?在精力有限的情况下,与其把一份刊物办成大杂烩,不如专注一个方面,做出特色。

    以下讨论,限定在现有门券收藏小圈子范围内,至于以门券收藏文化为外延,如何提高在圈外人士中的影响力的话题,小左哥以后单独做一个篇幅讨论。

 

A、门券图录型券刊

 

    这是一种以门票图录为主的工具型券刊。明确可以刊录门券的条件,高清扫描图配短小赏析文字,在版面上下些功夫,铜版纸精印,让读者把刊物拿在手上就不愿放下。这既可以做欣赏,又可以做为新手集券思路的学习参考。如果保持住风格,可以打造成门券圈子里面的图录型权威刊物。

    做图录型券刊,纸媒较网络媒体,也有着自身的优势,比如受手机屏幕所限,横版的券图,展示效果并不如纸媒刊物。还有质感上,液晶屏幕并没有纸张所带来的视觉温度。做这类型券刊,就是要发挥纸质媒体的优势。

    至于刊录门券的题材,可选范围很多,珍稀老票,景点最新用券,都可以做专题选用,但一定注重连贯性,提前设计好每期大致的方向,让一年的刊物到年底装订在一起就是一本条理清晰的图录型门券书籍。

    办这类券刊的很多困难小左哥也思考过,这里提一个。别说没人愿意提供图片,收藏行业注重珍稀藏品的私藏性,但还会有藏家将珍藏捐献给博物馆。如果故宫博物馆想将一件私人的合法收藏品复制一件做展览,然后展览时注明原件由XX藏家所有,愿意拿出来分享的人会跟多一些。更何况我们所使用的只是一张图片而已,如果刊物在圈内足够权威,藏品能够录入,藏家自身也有一种荣耀。至于版权问题,门券属于设计作品,任何藏家收藏再稀有的藏品,拥有的也只是物权,在自己藏品上注明“版权所有”,只是说明这藏友很幽默而已。

    其实说回来,只要门券在流动,就有门券图录入的机会。至于其他困难,小左哥也思考过,限于篇幅,不细说,感兴趣的藏友可私下交流。

 

B、活动探索型券刊

 

    这是一种“现象+分析”为主的探索性刊物。“现象”就是集券人的玩法,比如拍卖、展览、比如著书立说等等。

    大家最熟悉的就是做专题展览。除此之外集券人对于如何让门券的利用价值发挥到最大,总是在进行着不断的新尝试,比如与其他收藏门类联合展览,比如对接社区的文化娱乐活动,对接学校做教育意义的展览,还有对接商业性的活动提供展品等等。

    “分析”就是在这种玩法背后的因果关系,很多集券大咖也经常感叹,现在门券的玩法太单一,那么这种券刊的目的就是对新玩法进行探索。很多尝试,不管是否获得成功,都是其他人获取灵感的一种提示。这类刊物的探索方向,是很多资深券友都关注的,如果刊物能够结合圈子里面的新话题,做到及时有深度的分析,它会有稳定的持续关注的读者群的。

    此类券刊,以三四个人为主要撰稿人,加上各地券友的投稿,一个月出一期8开的券刊,耗费不了多大的精力。但这类刊物的影响力不会小,它会逐渐塑造一种门券界有分量的“话语权”型刊物。

 

C、券人券事型券刊

 

    这是一种以“集券人”“集券事”为主的个人经验分享类券刊。这类券刊注重人情味,可以关注圈子里面各个层次的券友。和上面两个类型一样,同样要求突破地域限制,全国集券人只要他有个人魅力,都是我们门券界关注的对象。

    报导可采用访谈形式,针对不同的集券人,设计不同的访谈问题,让最后的文章能立体的展现被访谈者身上的闪光点。这类文章访谈问题是关键,一方面要和读者的兴趣点对路,另一方面一定要挖掘出被访谈者日常所没有透露出的一些情况,就是一定要有“料”。

    这类“八卦”型券刊可以向上面说的有趣,也可以有收藏经验的“干货”分享。由于内容贴近集券生活,刊物很容易形成与读者间的互动,这个不光是增强读者与刊物的粘黏性的办法,也是刊物内容选题的重要来源!当主编们知道读者的关注点和态度,刊物的文章选题就能击中读者的内心。

 

四、

 

    尝试一种新类型,需要不同才能的券友共同合作,如果各地券刊人能够突破地域限制,在自己原有版面不变的情况下,相互支持再做出一份“专注”型券刊,作为增刊邮寄给订户,回访一下,看看反应,再考虑以后如何改进,用这种做法来尝试突破,还是比较实际的。

    最近两周小左哥大概写了七八篇门券相关的文字,除了成都当地券友外,也有两位外地的券刊人在微信上做过私下交流,期间能够感受到,编委们为了能够使券刊更好的服务读者,一直在不断的做着努力。

    另外,之所以今天写这个题材,也是因为上周小左哥偶然间参与了一场讨论会,在会上看到了众多券友很用心的建议,也看到了编委们为了不断丰富券刊内容,提高印刷质量,降低订户费用所做出的成绩。

    期间有一位老年券友,说了一句“长江水后浪推前浪”,希望券界年轻人更多的为办好券刊做出努力。小左哥在想,后浪之所以赶上来,正是因为站在了前浪的肩头,老券刊人的执着和用心是券刊能够长存至今的灵魂,新人们需要的是把这种“英雄式”精神,践行下去。

    再次向券刊人致敬,无论偃旗者还是擂鼓者,你们都是英雄!

感谢谢家树主编传送稿件

 

 

 

 


编辑:王建
目前,网友留言共28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姓名:梁海军; 时间:2016-11-06 00:39:54;  
论券刊进退,析藏界未来……拜读了……
姓名:金志根; 时间:2016-11-06 00:54:24;  
本人在券研网上阅读文章很少有看两遍的,此文应该是唯一。
对于办刊 本人没有经验 本不应啄喙,但因爱之深 故而责之切。从我个人来说 喜欢目录型的券刊,
各省各地要立足本地的票源优势 在当地集友的共同努力下 整理出一个景区景点的门票目录(最理想的是门票图录)
虽然有点麻烦 但功德无量。
刊物如果是月刊 每期八版可矣!刊物如果是双月刊 版面可在12版或16版。四个版面或八个版面是券界新闻和动态
外加券友行踪 新券券讯等小花絮。另外的版面刊登门票图目。
姓名:王继平; 时间:2016-11-06 01:40:31;  
文章分析的好!办刊真的不容易!
姓名:张友仁; 时间:2016-11-06 05:41:07;  
本文是对未来券刊的指导性建议的研究,分析到位。赞!
姓名:伍勇; 时间:2016-11-06 05:59:29;  
只要不是太古板,太严肃,一出来就是官方文字,我都能接受!
姓名:张厚培; 时间:2016-11-06 07:37:34;  
独到见解,分析有理,好文章!!!
姓名:王建池; 时间:2016-11-06 09:10:10;  
拜读左老师多篇作品,皆不离门票,但又不仅仅说门票,而是从门票入手,阐述自己对相关问题的独到见解,且某些观点对门票收藏发展具有前瞻性。作为一名券友、尤其是年轻券友,非常难得!愿券友们能在券研网更多分享左老师的作品。
姓名:李新建; 时间:2016-11-06 10:06:38;  
办刋专家之论,对创办门劵刋物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姓名:甄文兴; 时间:2016-11-06 11:19:44;  
谁办刊,谁知道,其难度可想而知!辛苦了!
姓名:惠彬; 时间:2016-11-06 11:34:36;  
拜读了,有深度,好文章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16-11-06 12:26:15;  
很有见地!
姓名:马明言; 时间:2016-11-06 12:52:21;  
此文有对办刊有研究、有思考、有见解!后生可畏!
姓名:沈剑勇; 时间:2016-11-06 15:18:10;  
拜读有分析深度的好文章。
姓名:陈明新; 时间:2016-11-06 15:40:08;  
好文!有见解!!!
姓名:雨人; 时间:2016-11-06 15:41:01;  
每每看到办刊的艰辛真是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其实办刊人可以以各类新媒介进行宣传,则效果更好,不必抱着刊物累死累活!!!
姓名:彭水珍; 时间:2016-11-06 16:21:46;  
好文!
姓名:方文洲; 时间:2016-11-06 16:53:07;  
办刋的艰辛,乐于奉献。普及知识,传播正能量。
姓名:都兴水; 时间:2016-11-06 18:26:14;  
拜读。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16-11-06 19:00:25;  
办刊难,办好刊更难,谢谢各位办刊人的无私奉献,你们辛苦了!
姓名:顾宗玲; 时间:2016-11-06 20:29:44;  
办刊的苦与乐,只有当事人最清楚。谢谢所有的办刊人,向你们致敬!
姓名:彭安荣; 时间:2016-11-06 21:05:58;  
办刊不容昜!深为感动!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16-11-06 21:14:37;  
向坚守券刊的办刊人致敬!给与时俱进的探索者鼓掌!
姓名:罗本舜; 时间:2016-11-06 21:51:01;  
好文,点赞!问好!
姓名:杨帆; 时间:2016-11-07 10:02:52;  
这是一篇很有分量的好文章!语调轻松,说的却严肃问题,真知灼见,熠熠光明。办刊难,难在经费,难在稿源,难在操心,难在费力不讨好。能够持久的坚持,非有大爱心、大定力不可。办刊、办网的人是藏界英雄!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16-11-07 10:24:11;  
好文,分析深刻,赞!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16-11-07 11:02:43;  
真知灼见,券界新星!
姓名:龙庆丰; 时间:2016-11-07 17:09:21;  
好到无话可说,谢谢
姓名:赵廷文; 时间:2016-11-07 22:38:23;  
拜读了!!!
写下感言:

请返回首页登录后留言。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整站访问量:34010414; 今日12568; 昨日20449;
本页访问量:2661246; 今日278; 昨日459; 收录总数:6975566; 今日:2304; 昨日:4907;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