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藏券研究】-〖券海拾贝〗: 心灵的感悟(10)一个消失的词语——赤脚医生

心灵的感悟(10)一个消失的词语——赤脚医生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显示日期:2016-11-08 查看次数:438; 复制本文地址
方文洲

图片总大小:440KB;最小图片:74KB;最大图片:366KB;


一个消失的词语 ——赤脚医生

     山路弯弯的山区、绿茵如毯的草原、莽莽戈壁的边塞、水利汇战的河畔、农忙季节的田埂、我们都能看到这样一个身影:肩挎白色小药箱,醒目的红十字一眼让人看到些许安慰,这就是六七十年代人们熟悉的农村卫生员——赤脚医生。

   我的大姐是位医生,在“文革”年代遵照毛主席指示“把医疗工作重点放到农村去”,奉命下到公社培训农村赤脚医生。被培训人都是生产大队推荐出来的好苗子,成份是贫下中农,家里有人学过医或是高、初中毕业生。听我姐说,当年培训他们真是下一番功夫,由卫生部下达的统一教材《赤脚医生手册》,一时在全国风靡,只要能识字,就能做个赤脚医生。但我姐仍然认真去教,手把手教打针,做酒精棉球,外伤包扎等等。县医院和公社卫生站把培训点称呼为“红医班”,很有时代特色。培训班每个赤脚医生都有一个药箱,通常装有感冒药、红药水、针筒、听诊器和几块纱布。大姐说这些赤脚医生下到农村走村串户,深受农民欢迎,是农村人心目中最有文化人了。

   我读初中时,大导演谢晋在70年代拍摄的电影《春苗》,就是赤脚医生在农村与资产阶级卫生路线进行的斗争。也许是主角李秀明和达式常演技出色,这部电影立即产生很大效应,甚至还掀起一股学习赤脚医生医德和医术的热潮。小说《红雨》也在一九七三年出版,也是反映了赤脚医生在农村热心为贫下中农治病的故事。那时真把我姐和她一样的医生忙坏了,上午培训,下午培训,晚上也要培训,《红医班》培训的赤脚医生个个都能吃苦,他们在自己的家乡不脱离农业生产,田间地头也能治疗小伤小病。

   听我姐说山区来的赤脚医生除了要巩固医疗技能,在油灯下苦读,还要上山釆药,有的在身上率先实验,平时也跟农民一样下地干活挣工分,他们的表现让我姐和医生们很感动。我想,当一个人在体力和脑力方面都受到压力时,其体验的深度,即使使是学院里的大学者,也未必能够达到。

当年,我们初中生写作文讴歌赤脚医生,有学生写了首快板诗: 赤脚医生真正好/扎针看病不挂号/小小药箱肩上背/田头工地把病瞧/全心全意为人民/毛主席教导记得牢/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困难比山高/贫下中农的贴心人/红花向阳分外娇。作文当然获得老师好评。

我插队的生产大队也有赤脚医生,后来听说有人生病了要请赤脚医生,也有人说赤脚医生解散了,叫乡村医生,我一时摸不清,赤脚医生是什么时候消失的,难道这个词语永远成了记忆?

    亲爱的读者们,让我们记住曾经有过为农民治病的农村天使——赤脚医生。仅以此文,感激那些赤脚医生们。

    亲爱的券友们,如果有谁当过赤脚医生的,在此向您致敬了。

 

                                                                                      二0一六年十月二十六日晚

                                                                                                                      于翠屏山房

  

 

 [编辑 崔艳红]

 

 

编辑:崔艳红
目前,网友留言共27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姓名:郭林生; 时间:2016-11-08 00:06:06;  
特殊年代留印记,“赤脚医生”是其一。
主席指示要落实,医疗重点农村去。
“赤脚医生”一马先,雨后春笋白遍地。
先得培训后上岗,姐姐就是培训师。
农民欢迎又羡慕,心目之中竖拇指。
电影“春苗”写周全,小说“红雨”也如此。
“赤脚医生”曾贡献,心中常常有记忆。
姓名:梁海军; 时间:2016-11-08 01:13:02;  
哎!……现今全国各地的医院,都应该巡回的放映一下《春苗》,接受毛泽东时代“救死扶伤”医德教育……
姓名:杨帆; 时间:2016-11-08 03:00:22;  
那是一个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上的年代,那是一个一提起来就让人激动的年代:每个大队都有一位赤脚医生,每个大队都有一所小学校。虽然国家很

穷,但是,所有的农民不用为医疗看病发愁,所有的孩子都能就近上学。这个时代过去了,这个时代被改革了……中国最失败的改革就是医疗制度的

改革,教育的改革!
姓名:伍勇; 时间:2016-11-08 06:31:54;  
看病难!
姓名:李庆山; 时间:2016-11-08 06:49:03;  
当时有的企业也办红医班,备战备荒为人民,也有特色。赤脚医生引人回味。
姓名:马明言; 时间:2016-11-08 07:18:23;  
难忘的火红年代!真正的为人民服务!现在什么都是为“钱”服务!为“权”服务!
姓名:张友仁; 时间:2016-11-08 07:31:12;  
前几天在我所住社区,贴出一则通知,凡当过“赤脚医生”的,超过?年的医龄,每月增加工资200元,这是国家对赤脚医生所做贡献的关怀和照顾。
姓名:张厚培; 时间:2016-11-08 07:33:41;  
改革了!!
姓名:常永林; 时间:2016-11-08 08:08:31;  
好文章 拜读了。
姓名:方文洲; 时间:2016-11-08 08:19:44;  
谢谢各位老师的点评,感谢杨老师的评语,写作也是学习,重温的过程,能让老师们茶余饭后回忆往事也是一快事。再次谢谢!
姓名:龙庆丰; 时间:2016-11-08 08:52:35;  
乡村赤脚医生,很时代气息,就在那个年代,就战斗在乡村,解决了农村群众的基本就医问题。时代留下深刻的记忆!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16-11-08 10:08:52;  
赤脚医生,永远值得怀念。
姓名:彭水珍; 时间:2016-11-08 10:46:51;  
好文章!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16-11-08 11:18:31;  
特殊年代为民服务的特殊队伍,历史会记住这些乐于奉献的人群!
姓名:都兴水; 时间:2016-11-08 11:34:25;  
赤脚医生,时代的印记。
姓名:叶永坤; 时间:2016-11-08 12:04:41;  
又见方老师仙作,感动得不要不要的!
姓名:方文洲; 时间:2016-11-08 13:36:19;  
谢谢大家的关注,加倍努力写好文章,回馈给每个读者。谢谢崔姐的编辑,让我信心自信。
姓名:罗本舜; 时间:2016-11-08 17:27:21;  
好文章 拜读了。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16-11-08 17:37:07;  
那个年代赤脚医生在农村很受欢迎的。
姓名:钱宝林; 时间:2016-11-08 19:37:43;  
电影《春苗》看过,故事情节一点也不记得了,但赤脚医生我是见过的,有记忆的。谢谢方老师介绍。
姓名:方文洲; 时间:2016-11-08 19:44:41;  
谢谢大家的留言,回望一些历史片段,心中有吐不完的感受。我与大家一样,每每写作时,脑海中如同阅旧报纸,感慨万千。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16-11-08 19:53:52;  
赤脚医生,特殊年代的人物,人们不会忘记他们对农村医疗所做的贡献。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16-11-08 20:49:50;  
怀念那个年代,不知何时再来。
姓名:王建池; 时间:2016-11-08 20:54:36;  
欣赏了,谢谢!!
姓名:顾宗玲; 时间:2016-11-08 21:33:23;  
在那个年代,赤脚医生可是令人尊敬和爱戴的农村人,我深有体会。
姓名:雨人; 时间:2016-11-08 22:59:29;  
欣赏了!!!
姓名:谢国忠; 时间:2016-11-10 22:45:36;  
电影《春苗》赤脚医生,文革中的产物!
写下感言:
您的姓名: * (必须使用真实姓名留言,如果您注册用户不是真实姓名,请重新注册)
联系方式:
留言内容(不支持表情):
0/1024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点击打开手机端首页
整站访问量:51402215; 今日18997; 昨日62594;
本页访问量:2774275; 今日8; 昨日157; 收录总数:11358542; 今日:5939; 昨日:21410;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