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
![]() | ![]() |
当前位置:【藏券研究】-〖券海拾贝〗: 心灵的感悟(6)天边 |
天边 暑期去离家不远的将军山公园走走,在几间茅草房前驻足,黄土墙粉底白石灰上写着醒目的标语——毛主席挥手我前进,上山下乡干革命!这就是典型的知青屋。说到那段岁月真让人感慨万千。我虽然也插队农村,但比起老三届和全国的大哥大姐们,我算是幸运了,只插队三年就赶上了知青大返城。走进知青屋,迎面的墙上挂着毛主席挥手侧身像,一张破旧的大饭桌子,上面放着不和从哪找来的用竹篾编制的暖水瓶。烧饭的灶台上有一盞油灯,屋角边有几把锄头,似乎在诉说着知青们劳动艰辛的岁月。 二0一六年九月十七日 于翠屏山房
[编辑 崔艳红]
文章内引用的内容、图片如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 ![]() |
目前,网友留言共28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 ![]() 姓名:梁海军; 时间:2016-10-05 01:38:55;
进入社会恰是结束上山下乡的年代,没法去感悟了,读了方先生的文章,似有“天边”的感觉……
![]() 姓名:杨帆; 时间:2016-10-05 02:52:30;
好文!收藏网里的知青知音!说是天边,其实深深刻在心底,往事历历如在眼前。天边,那是不可思议的迷濛!
1968年,我大学毕业,那一年大学毕业的学生和中学生一样成了知青,所不同的是带工资,带粮食本的知青.大学生知青,生产队很欢迎,因为白干 活,不用记工分。第二年,我成为全公社的团委书记,并负责知识青年和五七大军的工作。作为一个公社中学生知青的老大哥,深谙知情的苦与乐。 五年后,我离开那个山村公社。那段历史刻骨铭心! 不情之请,方先生,能把此文复制寄给我吗?QQ邮箱:1206939647. ![]() 姓名:金志根; 时间:2016-10-05 03:35:21;
我也是知青 浙江建德小山村的一个知青。
也许是房东大妈和她的家人对我比较照顾吧 农村的生活虽然清苦 但也远远没有到难以生存的地步。 我现在也每年去看我的房东大妈(今年已是84岁高龄)。我去了 还会用柴灶给我做“锅巴饭”。 下乡初 也有豪情也有壮志。曾填写过一首水调歌头的词 原词已佚 只记得最后两句是“下乡一辈子 扎根五十年”。 在那里我学写过很多诗词 记得有诗中写过“踏遍蓬蒿心犹乐 富春引我拜子陵”,“枫红两岸 稻黄十里 年景又唱丰收”。 由于不善保管的原因 没有留存下来 现在想想心里也有惆怅。 知青做为一个历史群体 每个人的经历也是好坏自知。不如意事常八九 回头看看也如淡淡云烟。 早晨起来没有看见朝霞 我们还可以等待晚霞………… ![]() 姓名:崔艳红; 时间:2016-10-05 05:27:12;
一篇佳作,引起共鸣。
杨老师,我已把文章发至您qq邮箱。 ![]() 姓名:伍勇; 时间:2016-10-05 05:39:51;
最深的感悟就是电视剧《孽债》,当初看的时候还小,看到难过的时候会掉眼泪!
![]() 姓名:张友仁; 时间:2016-10-05 06:05:58;
下乡几年,经历了孤独、思念、劳累、批斗、痛苦。。。也学会了独立生活、农活、做饭。。。健壮了身体,融入了社会,蹉跎岁月很锻炼人啊!
![]() 姓名:郭林生; 时间:2016-10-05 06:30:01;
知青屋里记忆多,想起当年姐和哥。
主席挥手我前进,上山下乡乐呵呵。 进屋一看当年景,虽有演绎却述说。 《中国知青梦》一书,著名作家邓贤作。 青春不再说无悔,大返城的事实佐。 叶辛编剧名《孽债》,知青哥姐多惨烈。 《知青之歌》任毅写,蹲入大牢要枪决。 江苏一把许世友,枪口留人心症做。 返城故事版本多,“伤痕文学”卢氏揭。 身临其境感受深,天边缥缈岁蹉跎。 ![]() 姓名:方文洲; 时间:2016-10-05 08:08:33;
谢谢各位,那段经历,让人回想过往历史。这是知青的脚印。谢谢崔姐的编辑。
![]() 姓名:方文洲; 时间:2016-10-05 08:22:41;
杨老师您好,谢谢你的点评,您要的文章,崔老师已发给您,如果要的话,我再发一遍。拙作能得到您的评价,是我的荣幸,望杨老师多批评,学生努力写好每篇短文,支持网站工作。谢谢你!
![]() 姓名:王继平; 时间:2016-10-05 08:25:30;
知青,为祖国做出了奉献的一代人!
![]() 姓名:罗本舜; 时间:2016-10-05 08:34:12;
我是“老三届”,知青生活难以忘怀。
![]() 姓名:张厚培; 时间:2016-10-05 08:35:54;
读天边心情难以平伏,再回首往事历历在目.....
谢谢方老师!!! ![]()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16-10-05 08:54:10;
当年知青生活各不同,艰苦劳动锻炼了一代人。墙上的标语是当时宣传的需要,尽管知青们在各地遭受了不同的曲折、艰辛,但他们也常有欢笑,和当地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1970年大队将七十多名知青唯一一名上大学的名额推荐给我时,我让出了这个名额,至今无怨无悔。
![]() 姓名:顾宗玲; 时间:2016-10-05 09:26:03;
阅文感叹往事不堪回首,磋跎岁月不由人!
![]() 姓名:都兴水; 时间:2016-10-05 09:36:26;
一提到知青的话题,曾经的知青人都会有感而发。
![]()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16-10-05 09:51:07;
往事不堪回首,不说也罢......
![]() 姓名:彭安荣; 时间:2016-10-05 10:16:44;
想想当年的知青生涯,令我不寒而粟⋯⋯;珍惜现在吧!
![]()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16-10-05 10:23:27;
特殊的岁月,特殊的经历,塑造了一代人特殊的品格!
![]() 姓名:陈明新; 时间:2016-10-05 11:32:05;
沁人肺腑的文章,难以忘怀的回忆!一个永久的话题!!一个时代的悲剧!!!一句口号,改变了一代年轻人的人生梦想!!!!无论如何,还是面对现实,快乐生活吧!!!!!
![]() 姓名:陈明新; 时间:2016-10-05 11:44:57;
一位俄罗斯诗人说:“一切的痛苦都将过去,而过去了的,就会变成美好的回。”最后一句是否应为“回忆。”?
![]() 姓名:钱宝林; 时间:2016-10-05 14:28:51;
也是时代造就了这批人,劳其筋骨,思维造人。苦难是人生最好的老师。我深深地敬佩这些人。我的三姐竟在农村一呆就是9年,她送走了我们的双亲,送走了她的青春。只因有了二姐的上山,有了三姐的下乡,才有了我初中毕业被分配工作。说明一下,那时,后门可是个别的。
![]() 姓名:方文洲; 时间:2016-10-05 15:25:26;
各位老师们的经历太感人了,只因有了那段历史,我们更珍惜当下生活。谢谢老师们。要写的历史太多,如三线建设,四清运动,人民公社等,这些题材不太好些,过往的生活让我们展望未来吧!
![]() 姓名:杨帆; 时间:2016-10-05 19:35:18;
文章已收到,谢谢艳红,谢谢文洲!
![]()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16-10-05 20:48:44;
上山下乡时我已工作,但因涉及弟妹,对那历史仍有刻骨铭心的记忆。
![]()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16-10-05 21:16:46;
没有经历过,但周围好多人都是知青,年龄不大都背井离乡,如今已成历史。
![]() 姓名:何锦雄; 时间:2016-10-06 13:00:35;
文章勾起一段历史,拜读了!
![]() 姓名:叶永坤; 时间:2016-10-08 07:46:10;
天边,就在天边,有一位天马行空的方半仙!
![]() 姓名:龙庆丰; 时间:2016-10-11 17:21:55;
知青情结。
|
写下感言: |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点击打开手机端首页 |
整站访问量:51407657;
今日24436;
昨日62594; 本页访问量:2774290; 今日23; 昨日157; 收录总数:11360265; 今日:7660; 昨日:21410; |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