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
![]() | ![]() |
当前位置:【藏券百佳】-〖藏家风采〗: 逝去的岁月 |
逝去的岁月 (根据张吉安回忆录节选) 濮阳 张枫 张吉安,祖籍山东省日照市石臼所镇山后二村,1947年8月24日出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个叫东三条的小杂技院内。1966年12月于大庆油田运输指挥部第十分校参加工作。1970年3月,调江汉油田参加原油上产会战,1982年4月调中原油田参加原油上产会战,先后从事过车工、修理工、教师、宣传及工会干部等。1999年10月份办理提前退休养手续,2007年8月正式退休。 我藏书千余册,每天读书三、四个小时。读书成为生活中的重要部分。绘画也是我的爱好之一,上初中时学校举办了一次画展,我临摹的一张岳飞图参加了展览,退休以后时间充足了,就跟油田美协主席马献之认认真真地学了三年(每周一次,半天),技艺明显提高。我把绘画当成了一种休闲方式,随心所欲,想画就画,偶尔出一幅满意的作品,心中畅快,悠然自得。1985年作品《河畔》参加了油田美展,之后又有2幅山水作品入选油田美展。 70年代时,我曾在江汉油田一次到书店时看到一本与摄影有关的书,被几幅精美的照片吸引住了,从那时起就萌发了学摄影的念头。1986年,我买了第一台单反相机,又订阅了几本摄影杂志,并辗转托人在北京买到了《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2册,认真读了一遍,并做了大量的笔记,之后开始了摄影实践。那时还没有暗房设备,冲扩照片得到照相馆,拍得一般,冲扩质量更差。后来自己添置了暗房设备,开始自己冲洗照片。再之后又先后买了2台当时最好的相机、暗房设备。随着我的照片不断在本地报社大量采用,最多时每月见报五六幅。同时我开始向国内的专业摄影杂志和中央级别报刊投稿,作品曾被《中国摄影家》、《中国摄影》、《大众摄影》、《光与影的艺术》以及人民日报海外版、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经济参考报、中国石油画报采用。截至退休时,摄影作品用稿186幅,其中:国家级报纸、刊物29篇、省部级23篇,18幅作品参展获奖,2幅作品被中原油田档案馆收藏。先后成为中国艺术摄影家协会会员、香港摄影研究院会士、中石化摄影协会会员,退休后多次参加油田摄影协会举办的展览,每次都获一等奖。 1991年11月份,油田钻井过程中突然发生井喷,我闻讯后立即赶到现场。当时喷出的油流高达十几米,现场有一股浓浓的天然气味道,这种情况下有一点火星即可引发一场毁灭性灾难。我不顾危险和现场保卫人员的劝阻,来到离井架只有十米左右的地方,找好角度,连拍了十几张。这幅新闻照被多家媒体采用。《中国摄影报》还将这幅照片放在显著位置并加以点评,认为这幅照片巧妙地利用了井架现场的水汽和晨雾,不仅渲染了井喷的险恶环境,同时使井架、人物、背景形成不同层次的新闻纪实作品。这幅照片还被《大众摄影》杂志评为月度优秀奖,《江南日报》也放在醒目位置发表,同时又获《经济参考报》与新华社联办的“新闻大家”二等奖。获奖金500元(当时我每月的工资才100多元)。 1991年夏我到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在水心榭附近发现一片很大的水面,荷花盛开。我想以荷花为主题拍一幅照片。可是拍荷花的人很多,我自己就拍了几幅,要出新很难。在荷塘边踱步,我寻找最佳的拍摄位置。当来到一堵墙下时,我发现这堵墙遮住了直射的阳光,形成一片暗区,而正好在这面水域内,一支荷茎上有一还未展开的荷叶,半卷着,呈梭形。在它茎边水面上有一叶浮萍,在浮萍的下方有太阳的倒影。我立即想起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篇散文,想拍出一幅同样意境的照片,找好了角度,为了突出夜景效果又在镜头上加上了偏光镜,使水面更暗。我又在浮萍叶上泼上一些水,形成了一些水珠,有了一些灵动之气,这幅照片被《摄影世界》、《大众摄影》、《中原艺术》等杂志采用并获奖。 1992年我来到五台山,一个清晨,太阳刚刚升起,我正站在某座寺院门楼上眺望远景,这时突然从门洞中走出二位和尚,他们背着行囊向东走去,身后有长长的倒影,而碎石铺就的路面在逆光下形成了疏密有致的图案。这时我本能地觉出这是很好的一个摄影题材,来不及多想,举起相机就拍了一张。再拍一张,他们已走远了。这幅照片先后被《中国摄影》、《光与影的艺术》、《大众摄影》、《康乐世界》杂志采用并获奖。 以下部分为门券收藏部分,未作改动。 退休后,我无意中在网上发现一个“门券收藏研究网”网站,看了一些别人用门券制作的一些专题,引起了我的兴趣。到中原油田后因外出的机会较多,我手中已有了数百张门券,以前只是单纯的作为纪念保留下来,没想到还可以像邮票一样制作专题。制作专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要确定专题的内容,列出纲目,再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所需的门券,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足够的耐心和运气,众里寻她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旦收到寻觅已久的门券,确如此情此境。 我制作专题还有一个想法,就是要出新、有难度,且有趣味的、知识性。这样我用了七、八年的时间完成了九部专题。单是文字材料的收集、整理、缩写以至确定最后的说明文字,就用完了百本稿纸。 徐霞客是明代晚期的大旅行家、探险家,他20岁起,在30余年间北到燕冀,南涉闽粤,西北直攀太华之巅。特别是1634年最后一次万里西征,历时四载,穿越六省,最远至云南腾冲,往返十万余公里。《徐霞客游记》这本书我早之读过,所以决定制作一个全面反映徐霞客一生的一部专题。为了这个专题,我二次参观徐霞客的故居,并在中原油田图书馆找到了商务出版社出版的、附有徐霞客旅行图的精装书。他54岁之前去过的地方我都去过,门券已收齐。他最后一次万里西征很多景点地处偏僻,至今游人罕见,门券极难寻觅。于是,我分5次按徐霞客的路线走了一遍,终于集齐了所需门券。这部专题取名“追寻徐霞客的足迹”,应名副其实。这部专题在2008年参加全国门券展中获三等奖,现场采访的新华社记者在文章中也提到了我这部专题。 一次在看电视新闻中看到了广东某学术机构举办了一次有关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研讨会,竟有很多外国学者参加。一年多后,又看到韩国每年在皇宫举办一场模仿中国科举的“传胪”盛典,观者如云。这引起了我对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关注,查阅了有关资料后,我觉得现代人们对科举制度有些误解。科学制度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最大程度上保证了人才选拔的公平合理,从根本上杜绝了腐败不堪的“世袭制”,因此我决定制作一部反映古代科举制度的专题。 这部专题门券很好找,相关的资料也都已掌握,大概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科举钩沉”这部专题已完成,准备参加全国门券展。可临近展期,家中突生变故,没能够参加这届门券展。 我自从开始从事政工工作后,接触的报纸、杂志多了,就把一些感兴趣的内容剪下来贴在一个大本子上,到退休时已集了厚厚的三本,一日闲来无事翻阅这些册子。一份“宇宙大事记”的报摘吸引了我,这份大年表把140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算作一月一日,45亿年前地球诞生日,为9月4日,以此类推,地球上先后出现了水、氢气,海中出现藻类,单细胞浮游生物,陆地上也出现了植物、动物,直到人类的出现为12月31日22点30分。之后,现代人出现商周等各朝代的更替,直到12月31日24时,世界进入太空时代。 这部专题制作难度大,门券很难收集,文字说明也颇费了一番心思。如这部大事记中把一些朝代略过去了,如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等,我得精确地计算上各朝代所处的年代,要精确到秒。 “宇宙时钟”专题完成后,已是2013年春季,第17届门券大会定在5月1日在石家庄举办,我原计划拿“科举钩沉”专题参展,但考虑到此专题已在网上发过。即决定以这部“宇宙时钟”参展,最终获最佳创意奖,油田电视台、报社、濮阳市电视台也多次到家中采访。 1988年秋,我请了半个月假,以骑自行车的方式从河南濮阳返山东老家,9月8日出发,路经济宁、曲阜、蒙阴、沂水,12日到日照。9月20日返回,众人送到路口,当晚到临沂,第二天到微山湖,第三天到嘉祥,第四天下午三时至油田,来回总里程1120公里。 2000年5月16日,这是我退休后第一次旅游,前往新疆乌鲁木齐市,在此之后的36天内,北到喀纳斯,南到新源,东至吐鲁蕃,西至伊宁。当年秋季我又开始了西藏之旅。2003年10月,我来到了梦寐以求的香格里拉。游览两天后,又乘车到德钦,四五年后,我第二次进藏来到林芝。雨崩村和直白村是我去过最令人难忘的地方,用人间仙境来比喻实不为过。 …… 总结我一生的旅游经历,自1966年11月到北京至退休,共25次。自2000年至2008年,计28次,我已实践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心愿。 时光荏苒,韶华易逝,转眼已迈古稀之年,垂垂老矣。总结过去,自感还没有虚度。原因,感悟有三: 一是多读书,多练笔。我能顺利的考入大庆,很可能作文考了很高的分数,所以运输指挥部形成宣传队时,从几千名职工中选到了我,到江汉时又调学校当老师,考电大时顺利地拿到了录取通知书,到中原从小队,到大队。到厂工会各级领导看中的无疑都与考大庆时那篇作文有关,因在我的档案中,第一份就是考大庆时的成绩单。 二在人际关系方面我有自己的八字方针,即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因严于律己,自工作后没有任何失误,总是圆满完成任务。人际关系要简单化,从不与人争夺名利,少干涉别人的工作,所以得到领导和同事的信任。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这是我欣赏的人生最高境界。去年2月,我得了一场大病住院4个月。数次病危,但我始终心态平和,从不怨天忧人,平静对待。但心态好不是人天生的,是修炼出来的,其途径还是多读书。
注:本文作者张枫系张吉安先生的女儿。
【编辑:王建池】 文章内引用的内容、图片如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 ![]() |
目前,网友留言共27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 ![]() 姓名:梁海军; 时间:2016-09-06 00:58:40;
张老师曾来过乌鲁木齐,未能会拜读很是遗憾……很赞同张老师欣赏的人生最高境界,要达到这个境界,非时时刻刻的“修炼”所不能为也……
![]() 姓名:金志根; 时间:2016-09-06 04:53:21;
艺多不压身!
张老师多才多艺 然痛惜未及早相交。张老师 我们在天堂还能相见! ![]() 姓名:伍勇; 时间:2016-09-06 05:39:03;
仔细读了一遍,为张老师的精神感动!!
![]() 姓名:崔艳红; 时间:2016-09-06 05:52:41;
深切缅怀。
![]() 姓名:张友仁; 时间:2016-09-06 06:39:08;
其回忆实录是经验,值得学习借鉴。壮志未酬身先死,可惜啊!深切缅怀张先生!
![]() 姓名:王建池; 时间:2016-09-06 07:20:54;
编辑上传这篇这篇《节选》,其目的是希望我们从中受到某些启迪。如是,我们也是以一种高雅的方式告慰张吉安老师。
![]() 姓名:雨人; 时间:2016-09-06 07:35:35;
很想欣赏摄影作品!!!
![]()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16-09-06 07:54:21;
能人!多才多艺,精神可嘉!
![]() 姓名:罗本舜; 时间:2016-09-06 08:01:01;
有艺术功底的收藏家,可惜了!
![]() 姓名:彭水珍; 时间:2016-09-06 08:15:32;
人生太短了,向张老师致敬!
![]() 姓名:未登记; 时间:2016-09-06 08:22:30;
我们学习他的精神、学习他的治学态度、学习他的创作方法就是最好的怀念。
![]() 姓名:彭安荣; 时间:2016-09-06 08:25:19;
感人至深!
![]() 姓名:龙小平; 时间:2016-09-06 08:25:43;
我制作专题还有一个想法,就是要出新、有难度,且有趣味的、知识性。这样我用了七、八年的时间完成了九部专题。单是文字材料的收集、整理、缩写以至确定最后的说明文字,就用完了百本稿纸。
经典之谈.学习永远. ![]() 姓名:钱宝林; 时间:2016-09-06 08:43:31;
我们学习他的精神、学习他的治学态度、学习他的创作方法就是最好的怀念。
![]()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16-09-06 08:47:51;
读书践行,多才多艺,追求卓越,品格高尚。感谢张枫向我们介绍了张吉安先生的人生感悟,用这样的方法,缅怀父亲,众人受益!
![]() 姓名:常永林; 时间:2016-09-06 09:01:48;
感人至深!
![]()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16-09-06 09:22:05;
读吉安先生的文章,犹如那年在石家庄宾馆会面长谈,是那样的恳切、那样的相知。愿吉安先生在那一方依然如文中所述,潇洒快乐......
![]() 姓名:龙庆丰; 时间:2016-09-06 10:18:43;
不可复制,只有方式方法可借鉴。精神可嘉,非一日之功!
![]() 姓名:陈明新; 时间:2016-09-06 10:35:08;
说得真好!先生的音容笑貌至今还留着我的脑海里!!如果张枫能继承父业也来参加门券收藏,那该多好呀!!!
![]() 姓名:王继平; 时间:2016-09-06 15:02:31;
向张老师学习!多读书!学习永无止境!
![]() 姓名:都兴水; 时间:2016-09-06 15:19:14;
张老师山东老乡,多才多艺,缅怀张老师!
![]() 姓名:郭林生; 时间:2016-09-06 15:50:09;
多才多艺的张先生走得太早了。我们将永远记住你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祖居山东东北人, 办啥事情都认真。 爱好摄影多佳绩, 门券专题功夫深。 ![]() 姓名:崔艳红; 时间:2016-09-06 18:40:51;
陈明新老师说的对,热烈欢迎张枫加入券研网的队伍!
![]()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16-09-06 20:48:15;
才艺双全。
![]()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16-09-06 21:17:16;
实践了“读万券书,行万里路”。可惜多才多艺的张先生生走得太早了,非常想看先生的摄影作品,不知能否展示几幅。
原先生一路走好。 ![]() 姓名:张枫; 时间:2016-09-07 10:25:30;
其实作为家人平时对岳父、父亲并不完全了解,只知道他退休后没闲着很充实。他52岁提前退休后一直做着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不象其他人那样无所事事,靠打牌、看电视等各种自娱自乐消磨时光。有了电脑上网后他更是眼界大开,每天上网占生活很大部分时间,看新闻了解国际国内大事,查资料准备充分后才踏上外出行程。也是通过网络才有幸走上门券收藏之路,有幸结识了参加券界活动各位志同道合的朋友。通过门券收藏,他不只是过得充实,心情愉悦才是主要的,感觉他很有成就感,那是作为外人无法体会的,是与退休前完成一项工作所不一样的。
观察《徐霞客西游记》门券贴片,最早是用我单位的相机拍摄的,然后用软件裁剪,再转发你们的,显得很粗糙。之后看网站别人专题效果那么好才找专业门店咨询彩印的,效果明显不同,应该是花费不小,但乐在其中。 感觉门券收藏研究网办的真是挺好的,牵头带动券友们把一枚小小的门券组合成了一项事业,欣赏它不但了解各种知识,那真是一种美的享受,而且汇聚了大批致力于门券收藏研究的朋友,互相交流,不断提高,增进友谊。 感谢岳父能有幸遇到券界的各位朋友,是你们编辑部及各位券界朋友给了他那种满足和成就感。他说一生没啥遗憾的,我认为门券收藏的满足感占了他很大成分。因为近十来年吧,他主要还是在收集研究门券,之前才是摄影或其他。 ![]() 姓名:大赢家; 时间:2016-09-07 22:11:33;
深切缅怀张吉安老师,您是我学习的榜样。
|
写下感言: |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点击打开手机端首页 |
整站访问量:51430589;
今日47325;
昨日62594; 本页访问量:2774333; 今日66; 昨日157; 收录总数:11369185; 今日:16576; 昨日:21410; |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