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
![]() | ![]() |
当前位置:【藏券研究】-〖说景赏券〗: 寻梦邮票上的古塔 |
如果你是集邮爱好者,一定见过 早年发行四枚一套的《中国古塔》邮票。倘若你不曾拥有这四枚邮票,那一定找来看看,它们就是山西洪洞明代的琉璃飞虹塔、山西应县辽代的木塔、河南嵩山隋代的砖寺塔、云南大理唐代的砖石千寻塔。 我为什么这么繁锁的介绍塔的名称呢?是因为这四座塔的材质不同,朝代也不相同。我是塔的爱好者,当然也参观过许多名塔。塔的风铃就如同塔在吟唱,塔的翘檐就仿佛在微笑,塔的高耸好似与天在对话。九十年代我有幸身临其境一睹四塔风采,四塔的倩影不仅仅留给我历史的痕迹,同样也给我留下动笔的念想。 散落在中国大地上的古塔不计其数,无论是在乡村田野中,农舍寺庙,抑或江海湖边,青山古镇,古塔就是当地人的记忆,当地风俗的文化碎片,也是历史沧桑古庙的守望者。1997年7月太原第十届全国门票展期间,我和南京收藏爱好者祝力军兄以及上海收藏家郭效文先生、蔡步强先生等一行十八人组成参观团在酷暑中来到苏三起解的洪洞县。 说起洪洞县古迹资源实在太多,从个体上说我们参观了元代的木结构大殿、水神庙、元代的壁画、苏三押解的监狱。广胜寺的飞虹塔那是我们重点探访的古迹。当我们一行十八人来到塔寺院,被眼前花花绿绿的古塔身影顿觉亮眼,这就是因塔身镶嵌着三彩琉璃,故也称为琉璃塔。经管理员介绍:飞虹塔始建于汉,多次重修。郭效文先生指着塔询问:现在这塔是什么时期的,看来郭效文先生对古塔情有独钟。管理员继续道:现在的塔是明代嘉靖年重建,共十三级,塔身青砖砌成,各层都有出檐,全身用黄绿蓝三彩琉璃装饰。管理员还告诉我们,塔是中空的,有踏道翻转,可攀登而上。我们站在塔寺院,仰慕它的身影已足够了,更不敢奢求登塔,我对寺院内的碑碣有点兴趣,这都是研究寺史沿革的资料啊!我们要离开时,广胜寺的方丈应我们的要求与大家合影。回望那高高耸立的飞虹塔,蓝蓝的琉璃瓦又一次晃动我的双目,这瓦蓝瓦蓝的天空,是不是琉璃瓦对白云的衬托?
从晋南折返太原我遇到了洛阳石窟爱好者陈路先生,镇江剪纸艺人陈佑丰女士和常州资深收藏家朱孟昭老先生。我们又临时搭配向晋北寻访。我们一路扫拜了晋北多处的访地,在应县木塔管理所拜见了杜所长。热情的杜所长听说我们是参加全国门票会议的,先每人赠送二枚门票,并亲做向导带我们登楼逐层讲解:这木塔学名本叫“佛宫寺释迦塔”,辽代清宁二年建,共九层。外观五层,夹有暗层四层,是国内外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木结构塔式建筑。此时,我想到南方为什么很少见到木结构建筑,是否南方地处雨水多季,易受潮湿的原因不易保存。杜所长似乎很了解我的心思,他说:木塔能保存至今还是地缘之故,塔建在4米高的两层石基上,内外两槽立柱,这样就构成双层套筒式结构。杜所长用很软的山西话骄傲地说:塔建成二百多后到元顺帝时曾发生大地震仍巍然不动。
嵩岳寺塔东西南北四面都有入口可至塔心室。在塔的密檐之上系由宝珠、相轮、仰莲、受花组成了塔刹,看上去十分秀丽。宝塔就宝在宝物对塔的装饰。当我别离时多望几眼,也不知何年月再有缘分来拜访,即然来时扑地磕头,何不妨别时再扑通一声,求福,求一路平安。 小的时候读语文课本,对苍山洱海在哪里不知所云,那是遥远的异乡他国?图画中的三塔更不知是何物。当身处大理,亲手触摸三塔时,不知是激动还是心怯,背着三塔悄然润眼。少年的梦幻就这样被惊醒。三塔应是崇圣寺三塔,是三座砖塔鼎足矗立于苍山之麓,洱海之滨的大方形塔,又称为千寻塔。何为千寻?也许是我梦里寻他千百度?不然,这寻在古代是长度单位。围绕这三座塔形,我仿佛又见到西安的小雁塔,太像了,这有什么关联吗?记忆中《徐霞客游记》没提到相关说法,郭沫若也没说点什么,唉!不费脑神了。
2016年7月28日 写于翠屏山房
[编辑 崔艳红] 文章内引用的内容、图片如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 ![]() |
目前,网友留言共34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 ![]() 姓名:金志根; 时间:2016-08-15 00:12:17;
上面四个塔 只亲临过“嵩岳寺塔”。惭愧!!!
![]() 姓名:郭林生; 时间:2016-08-15 04:59:41;
塔的爱好者,不仅研究门券,而且研究邮票。谢谢介绍。
![]() 姓名:伍勇; 时间:2016-08-15 06:30:44;
学习了,谢谢!!!
![]() 姓名:张厚培; 时间:2016-08-15 07:43:59;
谢谢介绍,老票狠漂亮!
![]() 姓名:李庆山; 时间:2016-08-15 08:14:23;
从集邮引发,也是一种新思路,文好券靓,欣赏了。
![]() 姓名:王继平; 时间:2016-08-15 08:24:54;
创意好!
![]() 姓名:罗本舜; 时间:2016-08-15 08:27:55;
爱集邮爱藏券更爱塔,为方老师点赞!
![]() 姓名:张友仁; 时间:2016-08-15 08:45:55;
美文靓票,谢谢介绍!
![]()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16-08-15 09:01:44;
亲临宝塔,探究原委,夹叙夹议,感情充沛!
![]() 姓名:常永林; 时间:2016-08-15 09:05:49;
欣赏了!谢谢
![]() 姓名:彭安荣; 时间:2016-08-15 09:06:45;
既收藏又研究。赞!
![]() 姓名:王希维; 时间:2016-08-15 09:08:11;
河南嵩山隋代的砖寺塔-这个是北魏的砖塔,而不是隋代的,云南大理唐代的砖石千寻塔-这个不能说成唐朝的,应该叫南诏
![]() 姓名:顾宗玲; 时间:2016-08-15 09:13:06;
拜读美文,古塔仰止,谢谢方老师!
![]() 姓名:陈明新; 时间:2016-08-15 09:31:14;
天南海北,亲临邮票上的四塔,实属不易!点赞!!!
![]()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16-08-15 10:10:37;
券文写得太好啦,为您点赞!
![]() 姓名:方文洲; 时间:2016-08-15 10:25:20;
王老师你好,北魏属地方政权,隋是中央政权,一般从历史学认定中央政权。如云南或东北发现古墓都以中央政权来界定,而后再属性于地方政权区域。北魏分治应隶属于隋,不知这样回答可否,谢谢你的关注。
![]() 姓名:都兴水; 时间:2016-08-15 11:04:46;
方老师对古塔很有研究。拜读美文!
![]() 姓名:陈明新; 时间:2016-08-15 11:31:51;
品赏券文,探讨历史!相互交流。丰富知识!!再点赞!!!
![]() 姓名:高兴武; 时间:2016-08-15 12:06:56;
集藏到一定程度,必然是学习和研究。谢谢方老师
![]() 姓名:张国栋; 时间:2016-08-15 12:34:35;
拜读美文,赞!
![]() 姓名:唐铁柱; 时间:2016-08-15 12:38:31;
欣赏,学习,好文,谢谢介绍。
![]() 姓名:梁海军; 时间:2016-08-15 12:52:30;
拜读!学习了……
![]()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16-08-15 13:02:41;
谢谢介绍!学习了。
![]() 姓名:王希维; 时间:2016-08-15 13:13:58;
@方老师,这种历史史观肯定不对,从东汉灭亡以后,到隋建立之前,中国经历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大分裂时代,时间跨度达370年,这时候没有一个是中央政权,都是分裂割据的状态,而北魏属于南北朝之“北朝”,后北魏又被“东魏”“西魏”所代替,再后来北周取代“西魏”,北齐取代“东魏”。嵩岳寺塔建于北魏正光四年(523年),那阵别说隋朝了,连隋朝的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还没出生呢。
![]() 姓名:王希维; 时间:2016-08-15 13:29:52;
@方老师:另外嵩岳寺塔不在少林寺里,也不在少林寺景区里,它位于登封县城正北面,旁边有法王寺。而少林寺在登封县城西北的少室山下
![]() 姓名:崔艳红; 时间:2016-08-15 13:43:31;
赏门券,学知识,互相探讨,是一个大家都学习进步的过程,赞!
![]() 姓名:赵廷文; 时间:2016-08-15 13:59:23;
山西占半壁江山!!!赞!!!
![]() 姓名:龙庆丰; 时间:2016-08-15 15:08:59;
扑通一声,求福,求一路平安!用象声词,写的好。
![]() 姓名:方文洲; 时间:2016-08-15 16:11:59;
王老师指正是对的。我把时间弄错了,在此改正。谢谢王老师。
![]() 姓名:杨新渝; 时间:2016-08-15 20:38:48;
赞!
![]()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16-08-15 21:32:16;
方老师对塔票很有研究,学习欣赏了。
![]() 姓名:宿景周; 时间:2016-08-16 00:43:09;
欣赏了,文图并茂。但文辞有误,①嵩岳寺塔位于嵩山南路峻极峰下嵩岳寺内,建于北魏孝明帝(拓跋诩)正光四年(公元523年),不是“建于正光元年”。②嵩岳寺塔不是“隋塔”。公元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公元589年灭陈国完成统一,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扬州被杀,隋朝历文帝、炀帝、恭帝三世三十七年,被讽为“流星王朝”。 建嵩岳寺塔早于隋朝58年。③嵩山确有隋塔,是位于玉柱峰下的法王寺塔,建于隋仁寿二年(公元582年).
![]() 姓名:方文洲; 时间:2016-08-16 08:47:06;
宿老师说的对,对此塔我有误,谢谢指正。当年在太室山时,守门人说北魏的塔已毁,这是隋时重修的。我信了所以当隋塔了。谢谢你的关注和指正。
![]()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16-08-16 22:16:52;
几位老师不仅是券界藏家,而且是研究高手,谢谢方老师介绍。
|
写下感言: |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点击打开手机端首页 |
整站访问量:51422327;
今日39072;
昨日62594; 本页访问量:2774329; 今日62; 昨日157; 收录总数:11365991; 今日:13384; 昨日:21410; |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