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
![]() | ![]() |
当前位置:【藏券研究】-〖说景赏券〗: 券面拾趣(33)漫话“轧神仙” |
漫话“轧神仙” 苏州 顾宗玲 这张门票上的人物,是“八仙”之首的吕洞宾,也名吕纯阳。看到他,我就会联想到我们苏州的民俗节日——“轧神仙”,因为这一活动的主角,就是这位吕仙。 (原件尺寸为:长25厘米、宽7.5厘米) 在民间,吕洞宾是一位妇孺皆知 、香火占尽的人物。他一生乐善好施,扶危济困,深得百姓敬仰。羽化之后,百姓为他修建吕祖庙,以示纪念。 传说此时吕仙也会到神仙庙,“济世度人”。上庙进香的只要有缘看到他,就会给自己带来好运。久而久之,故事越传越神,于是每年的四月十四,大家都会争着去神仙庙进香,因人群熙攘,挤来挤去,故称“轧神仙”。“轧”,苏州话念“嘎”,其意为接触和挤的意思。交朋友,苏州话叫“轧朋友”;人拥挤,苏州话称“轧得来”;而“轧神仙”用时髦的话讲,可解释为“与神仙零距离接触”。苏州的这项活动,起源于南宋,至清末更兴盛。“轧神仙”实际是苏州民间一年一度的市民狂欢节。 “轧神仙”因清末民初的两则传说故事而愈加声名远扬。一则是关于陆潤庠识破吕纯阳和考中状元的故事,另一则是陆稿荐苏式卤菜的故事。考状元是旧时苏州崇文传统中最高的人生诉求,苏式卤菜又是苏州地方风味美食的代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轧神仙”就是借此传说而成为独特的苏州民间风俗活动的。 陆潤庠(1841——1915),苏州人,故居就在神仙庙旧址(今阊门内下塘街10号)附近。他于同治十三年(1874)状元及第,是最后一个苏州籍状元,人称末代状元。故事说,有一年的四月十四,陆潤庠也来神仙庙凑热闹,忽见一年老乞丐斜卧拥挤的街边,旁若无人,手托紫砂壶边喝茶边四处张望。陆见后寻思这乞丐有些怪癖,心便一动,对周围拥挤的游客说:“你们不是来轧神仙的吗,他就是神仙!”人问为何,陆答道:“你们看,他不断嘴接茶壶口,嘴是一个口字,壶身方方,也是个口字,上下两个口,岂不是一个叠口吕字?他不是吕仙是谁?”众人将信将疑,乞丐听了,却狠狠瞪了陆一眼,叱道:“多嘴,你这个末代状元!”说完便站起来,飘然而去。后来陆果然中了状元,而且是苏州籍状元的最后一个。 陆潤庠轧神仙识得吕纯阳的传说,给本来就喜欢“一窝蜂”(凑热闹)的苏州人,增加了“轧神仙”的猎奇色彩。不久,又有“陆稿荐传奇”为“轧神仙”火上浇油。 “陆稿荐”是苏州一家最有名气、卤菜做得最有特色的熟肉店的照牌。其实,最早时这家店幷没有牌号。店主夫妇生性善良,勤俭持家,但生意一直清淡,勉强糊口而已。某年四月初,有个衣衫褴褛的乞丐,背一条破稿荐(用谷类植物的茎杆编织成的草蓆),手捧两只叠在一起的破陶钵,来到店门口。陆氏夫妇见他病容满面,不仅予以救治,还留下供他食宿。十几天后,乞丐身体复原。临别时,他指着地上的破草蓆说:“感谢你们的恩惠,我要走了,无以为报,只有这件破稿荐送给你们吧。”破稿荐有什么用呢?但陆氏夫妇还是笑着收下了。乞丐离开后,夫妇俩闻到那稿荐隐隐有股香味,非常奇怪,在烧肉时,就抽了一根草茎,权作调味,丢于锅中。谁知草茎入锅与肉汤相煎,奇香扑鼻,弥漫开来,上街下街都闻到了阵阵奇特的肉香。煮出来的熟肉,不仅香味诱人,口感更比以往的好,熟肉生意一下子好了起来。后来有人根据那乞丐两只陶钵总是相叠,睡觉时总把两只陶钵口对口放在头下当枕头,腰里扎一根破草绳(谐纯字)、一双鞋的后跟已烊(谐阳字)脱(磨损掉)等情况,详出这乞丐就是吕纯阳。这样一传十,十传百,陆氏的熟肉生意就日益红火。于是陆氏夫妇索性将熟肉店立了“陆稿荐”牌号,幷把乞丐感恩留草荐等大肆渲染,陆稿荐熟肉店从此兴旺发达。 曾记得我上初中时,神仙庙离我们学校只二站汽车路,在“轧神仙”的日子里,午饭后,就会与同学一起去那儿。庙门前那个热闹啊,满街人挤人。这厢武师献艺,那边杂技玩耍,游医施医施药,花农叫卖花草……这天所售的商品一概冠以“神仙”两字,帽子称“神仙帽”,茶水叫“神仙茶”,糕点称“神仙糕”,金鱼叫作“神仙鱼”,金钱龟唤为“神仙乌龟”。甚至剃头,也叫做剃“神仙头”。边玩边看,更让我辈感兴趣的则是各种无锡惠山泥人玩具。有一次,买了一对戴眼镜看书报的惠山泥人——老头老太,颈部有弹簧,不住地摇头晃脑,令人发笑。及至返回学校,上课还不时拿出来,置于课桌下玩,直到被老师发现,终于挨了批评。 回首往事,感叹光阴如梭,少年成白头。也庆幸拥有八百多年历史的“轧神仙”,这一苏州独特的、根植于民的活动,尽管历经坎坷,几经沉浮,终于没湮灭在岁月的长河里,尚能延续至今。尤其令人欣慰的是,2014年,苏州“轧神仙”庙会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2015年整修一新的神仙庙) 神仙庙原坐落于苏州市阊门内下塘街,始建于南宋淳熙元年(1174),初名岩天道院,后改名为“福济观”,“神仙庙”为其俗名。“文革”中庙里的神像全毁,殿宇被拆改为民居,仅存山门残迹。二十世纪末叶,在苏州阊门外南浩街复建了神仙庙,今年再次整修一新。如今,作为国家级非遗,“轧神仙”民俗活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轧神仙”的地理标志——神仙庙本身的功能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轧神仙”逢盛世,更加为苏州市民所喜闻乐见。看今年,农历四月十四前后三天,尽管受雨水天气影响,仍有48万人次“轧神仙”,在“轧”的热闹里体验快乐,享受民俗盛宴。
[编辑:龙小平] 文章内引用的内容、图片如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 ![]() |
目前,网友留言共25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 ![]() 姓名:金志根; 时间:2016-07-10 02:33:00;
谢谢顾姐的“美文”。苏州去过十余次 但没有一次是在四月十四前后去的。以后有闲了也当去凑个热闹……
![]() 姓名:伍勇; 时间:2016-07-10 05:46:25;
学习了,谢谢!!
![]() 姓名:郭林生; 时间:2016-07-10 05:58:12;
吕洞宾一生乐善好施,扶危济困,深得百姓敬仰。谢谢宗玲讲的故事!
![]() 姓名:张友仁; 时间:2016-07-10 07:17:07;
情节迷人动听的故事。谢谢介绍!
![]() 姓名:张厚培; 时间:2016-07-10 07:17:19;
学习,欣赏,点赞!!!
![]() 姓名:姚金文; 时间:2016-07-10 08:06:36;
苏州民俗活动丰富多彩,谢谢顾老师的介绍
![]() 姓名:甄文兴; 时间:2016-07-10 08:22:41;
民间故事,丰富多彩!喜欢听!
![]() 姓名:梁海军; 时间:2016-07-10 08:29:44;
拜读了……
![]() 姓名:罗本舜; 时间:2016-07-10 08:47:19;
在我家的柜橱里就有这么一对戴眼镜看书报的老夫妻惠山泥人。有趣的故事给酷夏带来一丝丝凉意,谢谢顾大姐!问好!
![]() 姓名:彭安荣; 时间:2016-07-10 09:03:08;
有趣!谢谢介绍。
![]()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16-07-10 09:41:26;
名仙趣事,好极了!
![]() 姓名:彭水珍; 时间:2016-07-10 09:57:58;
谢谢介绍!
![]() 姓名:王述育; 时间:2016-07-10 11:00:56;
学习,欣赏!
![]() 姓名:都兴水; 时间:2016-07-10 11:11:16;
吕洞宾本是道家,应该住在观里,不知为何住进了庙里?谢谢顾老师介绍!
![]() 姓名:何锦雄; 时间:2016-07-10 12:34:56;
民间典故,丰富多彩。欣赏拜读!
![]() 姓名:顾宗玲; 时间:2016-07-10 19:37:40;
各位朋友的浏览跟帖,是对我的极大鼓励,在此谢谢大家!
![]() 姓名:王建池; 时间:2016-07-10 20:58:05;
好故事!谢谢顾老师!
![]() 姓名:章云; 时间:2016-07-10 21:51:19;
欣赏了。
![]() 姓名:张国栋; 时间:2016-07-10 22:29:16;
欣赏拜读了,谢谢!
![]() 姓名:王忠雄; 时间:2016-07-10 22:36:21;
拜读了!谢谢顾老师!
![]()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16-07-10 22:42:43;
有趣的故事。
![]()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16-07-11 09:36:55;
传承民俗文化。
![]() 姓名:王高兴; 时间:2016-07-11 11:52:33;
拜读了!谢谢顾老师
![]() 姓名:陈明新; 时间:2016-07-11 23:01:44;
非常有趣味儿!谢谢顾老师的佳文!!!
![]() 姓名:杨新渝; 时间:2016-07-12 15:14:17;
顾大姐:故事讲得真好,又知道了一个非遗景点。如有机会去苏州,去看看。
|
写下感言: |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点击打开手机端首页 |
整站访问量:51449400;
今日66109;
昨日62594; 本页访问量:2774370; 今日103; 昨日157; 收录总数:11375560; 今日:22946; 昨日:21410; |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