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藏券研究】-〖券海拾贝〗: 触网启示录

触网启示录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显示日期:2016-06-07 查看次数:515; 复制本文地址
张厚培

图片总大小:70KB;最小图片:70KB;最大图片:70KB;


触网启示录

  江苏  张厚培 

掐指算来,接触“门券收藏研究网”差不多已有5年时间了,记得刚触网时就象“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乡下人来到陌生新奇的花花世界不知看哪里,看什么好 ,反正样样都好,处处都好。5年了,看了不少,也学了不少。尤其是通过券研网与大家交流以来,感触颇多,启示也颇多,有三点启示值得记取以自勉。

启示之一: 学要有所长,术要有专攻。

   “学有所长,术有专攻”这是从韩愈的师说里引出来的, 所谓学有所长,术有专攻, 是指学就要学成自己擅长的,而学术上要有自己专门的见解。引伸到我们门券收藏,我的理解就是要在自己感兴趣的方面,选定一个或者几个课题,加强学习,重点研究,逐步结累,务必成为该方面的“行家里手”。

    我看到,在门券收藏这个队伍中,可谓是藏龙卧虎,人才济济,有来自各个领域的“学有所长,术有专攻”的精英。虽说收藏门券不过是兴趣使然,玩玩而已。其收藏目的也是为了增加知识,扩大视野,淘冶情操,愉悦心情。然而也不乏学有所长,术有专攻者。如券说中华名人》作者都兴水老师﹔对大运河颇有研究的费怀仁老师﹔擅长一页券集制作的马明言老师﹔热衷于门票上的名画收藏的陈涛老师……

我入行较迟,面对收之不尽,藏之不完,浩如烟海的门券,我茫然,手足无措。接触券研网以后,我第一次系统地欣赏学习了张景生老师的《券赏国宝》,启发很大,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渐渐看出了点门道。券友老师们的杰作给了我很大启示:即使是玩,也应玩得有滋有味,玩出名堂。与其在茫茫券海中漫无目标地苦苦寻觅,倒不如静下心来,集中点精力,在自已喜好的、擅长的方面, 做一些研究和尝试,争取有所突破。成功者谁又不是如此呢?

记得去年底,我的第一篇文稿终于破网而出,谁知马上得到券友老师们的鼓励、支持、甚至单兵指导教练,这么好的环境,这么好的氛围,前进的道路上还能有什么困难?

需要说明的是:我并不反对广泛收集,毕竟在广泛的基础上才会有提高。

启示之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让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美国漫画家罗素·迈尔斯系列漫画《女巫希尔迈》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两座悬崖,中间隔着一条又深又宽的峡谷。女巫站在这边,秃鹫站在那边。秃鹫不断召唤女巫跳到它那边来。女巫说,峡谷太宽,她跳不过去。秃鹫对女巫说,不要用消极的思想打败自己,只要你有热情和积极的态度,就能做成任何事情。女巫在秃鹫煽动下,热血沸腾起来,她真的开始感到世界上没有她做不到的事,于是,一挺胸,一弓腰,向对面的悬崖猛冲过去。结果,女巫并没有跳过峡谷。秃鹫看着掉入峡谷的女巫,自言自语道:看来,光鼓动她的热情是不够的,还得教她如何锻炼腿部肌肉。

在现实中,陈祥明老师老骥伏枥 ,壮心不已 ,年过八旬仍在辛勤耕耘。其《中国古典文学之旅》从构思到最终出台,前后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彭安荣老师退休后依然边工作边制作视频券集与大分享 ,不仅老有所乐 ,更是老有所为﹔都兴水老师二十几年如一日收集800多位名人素材门票,编辑券说中华名人》,其中《著名抗日英烈》分册已结集出书 ……

故事中女巫的经历,现实中老师们的感人故事启示我:收藏门票仅凭兴趣和热情还远远不够,更多的时候,还得要从具体的事情做起,从基础的事情做起,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努力锻炼能力,提高水平。蓄势积厚,其“器”利了,其“事”方能善。杨群佑老师对“利其器”解释得更直白、更简单《淘券,也需要拼知识》。

其实门票收藏的过程是个探索的过程,研究的过程。正如券友老师们总结的那样,小小的门票里面传递着大量的信息、蕴藏着丰富的知识、承载着历史的缩影,我们只有博览群书,交友切磋探讨,才能探索其中的奥秘, 发现很多的故事,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收藏的过程也是个遗憾不断的过程,根本就不会有满足的时候,会有一时的兴奋,但很快就被更高的追求所替代,这客观上也会鞭策、敦促我们不断地去探求、收获,再探求、再收获。

至于门券的再利用,写文槁、编专集、做研究等就更需功夫了,其“器”就应更加锋利了。如果没有“良工心独苦”的思想准备,没有练好“腿部肌肉 ”的艰苦努力,是很难达到预期目的的。

几个月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我也在网上发表了数篇实习之作,自我欣赏倒还可以,但总有遗憾在胸。一是由于集票不多,选择的余地小,故用票常捉襟见肘,时有牵强用票现象,影响阅读效果﹔二是照相、电脑操作技能欠缺,电脑制作是短板,格调单一,形式呆板,影响视觉效果。总之功夫不足,其“器”不利。这也说明练功利器过程是个渐进的过程、长期的过程,当然也应不断努力,不断学习。  

启示之三:师其意而不泥其迹

    学习前人的理论只能学习它的基本精神,而不能死守它的具体做法。

触网以后,在网上陆续欣赏了陈捷老师的《雨人访谈》,虽然看得不多,但通过各位老师的介绍,我看到他们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喜好,各有各的专长。再看券集展示,周晓萍老师的作品似小说,娓娓道来,诉说历史的厚重﹔张春凤老师的作品象散文,形散而神聚,传递青春的气息﹔刘铭元老师的《刘老说券》象评书,谈古论今,评说世间百态﹔马明言老师的一页券集如小品,短小精湛,全然以小博大……,真可谓百鸟争呜,百花齐放。

欣赏之余,倒也颇受启发:欣赏券友老师们的佳作,是初学者入门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欣赏不仅是为了学习制作券集的方法,而是要着重领悟其制作理念。欣赏学习不能囿于前人之樊蓠,不能亦步亦趋,一味模仿,更不能复制、克隆。而要品其味.悟其道,师其意,要认真梳理别人的特点.学习别人的长处,为自己寻求新的意境积累素材,并渐渐融化为自已的理念。

我常戏言自己是边学边干,半工半读,细想起来倒是歪打正着,不就是学中干,干中学吗。几年来通过欣赏学习,自己也在不断实践,陆续做了一些小品,并形成了三个系列,《中国未解之继》、《闲话京航大运河》和《古今传奇故事汇》,自去年底以来分别陆续上网交流汇报。其目的有三,一是通过上网交流汇报,强迫自已去学习,去思考,不断提高相机、电脑等使用的基本技能,尽可能满足交流的需要﹔二就是要把自已的东西研究好、品玩好、利用好。认真听取、分析券友老师们的意见和点评,博采众长,借助榜样的力量,修正自己的方向,关键的是最终要能找到自己﹔三是享受快乐,我们发出去的是文槁,留下的是作品、是情感,留下的是追求的余音遗响,那种快感令人回味。

 

综上所述,门券收藏及利用, 不是标准化产品,没有一定之规,可以尽兴发挥,这给广大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然而,要想做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必须在广泛的基础上争取提高突破、在兴趣的基础上融入理性探求、在共性的基础上谋求个性发挥、在传承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发展,如此玩也就玩出味道了。

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有一则感悟说得好:“人生就像登山,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爬到山顶,但爬了就好﹔不一定每个人都要爬到山顶,但要一步一个脚印。”

因本人触网时间不长,与券友交流不多,加之学习不够,认识肤浅,说了半天,观点定有纰漏,还是那句老话,写一份自已触网的心得体会,交一份作业,敬请老师们评点指教。

张厚培.jpg

张厚培先生

 

 【编辑:王建池】

编辑:王建池
目前,网友留言共28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姓名:梁海军; 时间:2016-06-07 00:04:18;  
好文!更是对大伙的启示,读后颇有收获之感……
姓名:杨帆; 时间:2016-06-07 04:26:59;  
触网有情谊,
入网有深度,
织网有贡献。
——大赞!
姓名:金志根; 时间:2016-06-07 05:00:13;  
我还不会操作网络。惭愧!!!汗颜!!!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16-06-07 05:50:52;  
启示录!
姓名:王建池; 时间:2016-06-07 06:03:17;  
融入券研网大家庭的有心人、用心人。赞赏张老师!!!
姓名:郭林生; 时间:2016-06-07 06:38:34;  
五年仨启示,拜读共勉之。
目标要选准,确定几课题。
研究浅入深,“三系列”出世。
只靠兴趣藏,终不成大事。
兴趣加功夫,收获大大的。
发扬自己优,短板需补齐。
谢谢张厚培,启示大有益。
姓名:李庆山; 时间:2016-06-07 07:44:25;  
学习、鉴赏、感悟、启迪、创新,兼而有之。
姓名:雨人; 时间:2016-06-07 07:48:08;  
好文!!!
姓名:罗本舜; 时间:2016-06-07 08:22:06;  
写得好,赞一个!
姓名:伍勇; 时间:2016-06-07 08:34:07;  
学习了,赞!!!
姓名:彭安荣,; 时间:2016-06-07 08:35:38;  
以网说事,给人启迪,好文!
姓名:叶建国; 时间:2016-06-07 08:50:28;  
感悟人生、颇有启迪。学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姓名:常永林; 时间:2016-06-07 09:01:44;  
好文!更是对大伙的启示,读后颇有收获之感……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16-06-07 09:16:19;  
实践出真知,感悟有深度。
姓名:彭水珍; 时间:2016-06-07 09:18:55;  
赞!
姓名:王继平; 时间:2016-06-07 09:45:35;  
有思想,有深度!受益匪浅!
姓名:都兴水; 时间:2016-06-07 10:16:26;  
张老师的感悟很深,喜欢您的文章!
姓名:王述育; 时间:2016-06-07 10:50:21;  
这张照片是主角!认识啦!
姓名:张友仁; 时间:2016-06-07 13:56:15;  
心得!说出了心里话。同感!有共同心声。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16-06-07 14:50:52;  
感触颇深的好文,发自内心的话语。
姓名:崔艳红; 时间:2016-06-07 16:00:18;  
网站是学习和展示的课堂。
姓名:龙庆丰; 时间:2016-06-07 17:01:55;  
...收藏的过程也是个遗憾不断的过程,根本就不会有满足的时候,会有一时的兴奋,但很快就被更高的追求所替代,这客观上也会鞭策、敦促我们不断地去探求、收获,再探求、再收获。
姓名:顾宗玲; 时间:2016-06-07 17:09:48;  
张老师的感悟,有些也是我触网所获。拜读了,谢谢!
姓名:马明言; 时间:2016-06-07 17:40:25;  
好文章,深受启发!
姓名:何锦雄; 时间:2016-06-07 17:51:03;  
以网说事,深度好文,赞一个!!!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16-06-07 20:57:12;  
好文,对张老师的感悟,深有同感。门券虽小,要收藏好确实不易。
姓名:陈明新; 时间:2016-06-07 23:29:13;  
漂亮!!!
姓名:谢国忠; 时间:2016-06-08 16:00:24;  
5年了!厚培老师是一张老网啦!向您学习!
写下感言:
您的姓名: * (必须使用真实姓名留言,如果您注册用户不是真实姓名,请重新注册)
联系方式:
留言内容(不支持表情):
0/1024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点击打开手机端首页
整站访问量:51444681; 今日61397; 昨日62594;
本页访问量:2774366; 今日99; 昨日157; 收录总数:11373240; 今日:20628; 昨日:21410;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