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藏券研究】-〖说景赏券〗: 券海钩沉(24)未侯足堪照汗青

券海钩沉(24)未侯足堪照汗青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参观李广墓有感
显示日期:2016-05-05 查看次数:455; 复制本文地址
熊开武

图片总大小:225KB;最小图片:13KB;最大图片:60KB;


t01c616f463ca624cf2_副本.jpg(24)

甘肃天水是个值得一去的地方:不仅有中华闻名的伏羲庙、麦积山石窟,还有鲜为人知的“飞将军” 李广墓。

我是在参观了伏羲庙出来后,在去火车站的路上,发现一块广告牌,上面写着“李广墓离此1.5公里”。看后不觉得心动了一下——原来李广的墓在天水市!在中国古代的英雄名册里,李广,无疑是一个战神般的人物,令人无比钦佩。我连忙招来一辆的士,说好了价钱,就直奔目的地而去。

李广墓大概在离市中心偏一点的地方,10来分钟就到了,付了10元车费后,我就登上了李广墓纪念馆的大门口,购票进场。

李广墓门票_副本.jpg

李广墓是由李广庙和李广墓两部分组成的。前为庙后为墓,整个建筑群约0.5平方千米。

朱砂色大门上题有“李广墓”三个暗绿色的行书大字,十分潇洒隽永。两旁对联的上联为:勇无敌忠无双列传一篇为英雄千古绝唱;下联是:生不候死不葬佳城半亩壮桑梓万姓豪情。

走过了约78米长的庭院后,就来到了李广大庙,两旁的门柱上也有一副对联,颇值一读。上联是:虎卧沙场射石昔曾传没羽;下联是:鹤归华表树碑今再赋招魂。

t0198f5323318e4f78d.jpg

t01d1f0881b2fc09898.jpg

两幅对联均由衷地表达了天水人民对英雄李广的敬仰及赞美,洋溢着一股为本地拥有这样一位英雄的无比自豪感。

庙内是李广的全身戎装雕像,正襟危坐,英武莫比。其背后全部是咏赞他的金色对联条牌,令人读不胜读。

t010ed6e6bbdcf39162.jpgt017b962ec6aeecd134.jpg

大庙后面的开阔地就是李广墓,坟墓直径约5米,高近3米,墓前有一座8米高的碑塔,上书“汉将军李广之墓”。

李广,中国汉代的戍边名将。身历汉孝文帝、孝景帝、孝武帝三代,前后军旅生涯共40余年,勇御匈奴,身经百战,其勇武令敌闻风丧胆。著名的的史学家司马迁在其伟大的《史记》中为其辟有“李广列传”。

李广留给后人的传说首先是他的弓箭射得好。相传李广几代人精于射箭(“广家世世受射”),而李广“人长,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并弓力惊人,曾经有“射石没羽”的故事令人惊叹:李广在一次酒后,闻听有一只老虎卧于荒草中,于是他张弓搭箭,把箭射了过去,第二天,派人寻找,才知道他昨天把箭射进了一块大石头之中,用力之大,几乎埋没了箭尾的羽毛。唐代诗人卢纶曾经有《塞下曲》赞曰: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其二是李广武功了得。据说在一次战斗中,他不幸被俘,匈奴人把他绑傅在两马之间,准备拿回去庆功。不料在途中,“广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匈奴捕者骑者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可以想象那“暂腾”的功夫,犹如现代体育项目中的蹦床技术腾空跃起,如鲤鱼打挺,如鹞子翻身,如龙腾如虎跃,何其神勇!于是,李广便有了“飞将军”称号。

据说李广在担任右北平守将时,“匈奴人闻之、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右北平:约在今天北京至内蒙古、天津、唐山一带)

第三是李广带兵有很多值得称赞的地方:“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李广爱兵如子,可见一斑。 

然而,李广留给后人最大的议论就是他的“数奇”——即命运不好,一辈子没能封侯——即“李广难封”。

从《李广列传》中究其原因,大约有以下若干之处:

一是“广呐口少言”,即不太肯说话。在我看来,做人,大多是奉行“少说话、多干事”的人生信条,但是处在复杂的官场中,嘴巴子不行,那肯定是爬不上去的。

其二是李广带兵过于随便,“行无部伍行阵……人人自便”,大概象农村生产队出工一样散漫,没有什么军纪军规,也没有什么军容军貌。

还有他为了提高命中率,节省箭只,经常在距敌很近的地方才开弓放箭,这种搞法往往陷部队于敌人包围之中。尽管有他的神箭能够化险为夷,但是这种冒险还是容易招人诟病。

其四是李广有“杀已降”的严重错误,即誅杀过俘虏800余人。这件事虽然上面并没有人知道,但是冥冥之中,自有神灵明鉴——正如大将军王朔所说“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可见古今战争的规则相同,杀俘虏是不得人心的。不知李广当时是出于何种考虑,甘冒如此天下之大不韪?

因此,李广终身没有得到封侯。我不知道当时的侯是多大的官,但是古今有志之士都非常看重“封侯拜相”,如陆游就有“当年万里觅封侯”之说,还有戚继光的“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壮语,他们都把它当成了人生的终极目标。可是,李广戎马一生,力守边陲,出生入死 ,威震匈奴,从一个英俊少年,变成了一个白发老者,四十余年,都没能实现自己的封侯愿望,堪称悲剧。

t01877b55531edb2cf6.jpgt010b1bacd060ddc38d.jpg

我想,假如李广的口齿伶俐一点……假如李广在官长那里灵活一点……假如三届汉帝恻隐之心稍开一点……,李广的“级别”问题是不难解决的。命运乎?才干乎?不得而知。

之后,李广年龄也越来越大,能力也越来越差,盼望得到封候的希望逐渐渺茫,机会越来越少。    终于在一次跟随大将军卫青的征战中,60多岁的他本来可以作最后一次努力、甚至可以拿老命去争取一次的机会,却没有争取到,反而让别人争去了功劳。而自己不但没有立下战功,反而在战场上迷了路(或是被故意调遣至陌路凶途,或真是气候恶劣导致失去方向也未可知),不仅被长官责备,被同僚蔑视,下属埋怨,而且还要上军事法庭(“复对刀笔之吏”),于是他愤然自杀(“遂引刀自刭”)。——一代名将,就这样轰然倒下!

而且,死前,李广把所有的责任都揽到自己的头上,“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

悲乎,李广!痛哉,飞将军!

李广死后,“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我想,今天的人,如果读过唐代边塞诗的话,大概是能够体会中国西北古战场的艰
险的。在那天寒地冻、滴水成冰、风刀雪剑的戈壁荒原,“大漠风尘日色”,“青海长
云暗雪山”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
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将军金甲
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这些诗句,读来
令人唏嘘胆寒。

而李广就是在这种近乎于令人恐怖的西北沙场里,为国戍边一辈子,非但没有实现自
己的愿望,最终落下个“李广难封”的遗恨——惜哉,世上大凡心存点滴同情心之人,能
不为其痛揾一把“英雄泪”乎!
  好在苍天有眼,公道不灭。太史公司马迁愤笔为李广作了传,他不仅用“桃李不言下
  自成蹊”的谚语作比喻,而且以极大的同情心褒奖了这位传奇英雄——“彼其忠实心
  诚信于士大夫也(他的忠诚远胜于一般的王侯将相。)!”
 
  不但如此,后来的文人墨客,也并不以李广未能封候而降低对他的钦佩赞美。据后人
  统计,在汉代以后的文学作品中,共有88篇诗歌或其他体裁的作品热情地歌颂过李广,
  如妇孺皆知的有:“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
  度阴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
  残年” “君不知沙场争战苦,至今尤忆李将军”……
 
  后来的射箭高手,也都以他为楷模,甚至自命不凡。如《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花荣,
  就以其拥有超人射技而号称“小李广”。
 
  更值得一提的是,毛泽东同志也曾用“飞将军自重霄入……横扫千军如卷席”的诗句,
  来歌颂英勇善战的红军将领,可见李广在中国人的心中是多么地不朽!

今人有语: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我想,李广
虽未封侯拜相,却在历史的长河中竖起了一座高大永恒的丰碑。比照文天祥的“人生自古
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抱负,李广或许有着“丹心未必得封侯”的慨叹。但是我不
这么看,历史上有许多封了侯的人未必被人民记得,而李广,他却是“未侯足堪照汗青”!
因为中国的老百姓,是不需要那些徒有虚名的王侯将相的,他们真正需要的是象李广那样
能够保家卫国的栋梁之才!

在当今世界,政治风云变幻莫测,局部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尽管我国当前的国防力
量足够强大,但是,我还是迫切希望我们英勇的子弟兵,人人都是能打胜仗、威震敌胆的
“飞将军”,能够御敌于国门之外,不教“胡马”度“阴山”!

熊开武  修改于2016年1月2日

    

[编辑:龙小平]


 



 


编辑:龙小平
目前,网友留言共24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姓名:金志根; 时间:2016-05-05 00:14:29;  
2008年8月曾去过李广墓。记得当时李广墓刚修复……
姓名:张厚培; 时间:2016-05-05 07:30:26;  
拜读了,谢谢!!!
姓名:张友仁; 时间:2016-05-05 08:45:17;  
一篇描述李广戍边的英雄事迹,让人热血沸腾,但朝廷对其待遇唏嘘不已。看来每朝每代都有功不可没确不能封侯拜相之人,悲哀啊!谢谢介绍!
姓名:未登记; 时间:2016-05-05 09:04:13;  
我于2013年9月去李广墓,正值雷雨前,乌云当空,气氛压抑,与拜祭李广时的心情倒很吻合。拜读美文,谢谢了!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16-05-05 09:09:08;  
写的真好!我亦游过此地,但没有像先生这样深思过,惭愧!在下面论坛发几张照片,与大家同乐。谢谢。
姓名:张国栋; 时间:2016-05-05 09:11:25;  
拜读了,谢谢!
姓名:伍勇; 时间:2016-05-05 09:18:10;  
欣赏了,谢谢!!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16-05-05 09:33:48;  
虽没封侯拜相,英名流芳百世!
姓名:崔艳红; 时间:2016-05-05 10:17:10;  
拜读了,谢谢!
姓名:陈明新; 时间:2016-05-05 10:17:48;  
感慨万分!!!
姓名:王建池; 时间:2016-05-05 10:27:04;  
熊老师好文笔,拜读了!!!
姓名:彭安荣,; 时间:2016-05-05 10:47:04;  
谢谢介绍!
姓名:钱宝林; 时间:2016-05-05 11:38:31;  
认真细致地拜读,知其李广,为大英雄唱赞歌!
姓名:罗本舜; 时间:2016-05-05 14:44:48;  
谢谢介绍,不虚此行。
姓名:彭俊模; 时间:2016-05-05 16:59:56;  
偶遇一景,叙此大作,拜读了!
姓名:彭水珍; 时间:2016-05-05 17:00:49;  
谢谢介绍!
姓名:李庆山; 时间:2016-05-05 19:29:25;  
拜读了,谢谢介绍。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16-05-05 19:40:56;  
欣赏了,谢谢!
姓名:何锦雄; 时间:2016-05-05 21:18:18;  
拜读了,谢介绍!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16-05-05 21:53:20;  
谢谢多方面的介绍!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16-05-05 22:14:55;  
好游记,好介绍。
姓名:龙庆丰; 时间:2016-05-09 10:38:40;  
学习了,谢谢。
姓名:未登记; 时间:2016-05-27 21:49:38;  
谢谢各位浏览,好景大家共欣赏,英雄世人同讴歌。 熊开武 2016.5.27
姓名:朱志刚; 时间:2016-06-07 16:48:14;  
学习了谢谢
写下感言:
您的姓名: * (必须使用真实姓名留言,如果您注册用户不是真实姓名,请重新注册)
联系方式:
留言内容(不支持表情):
0/1024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点击打开手机端首页
整站访问量:55345443; 今日33985; 昨日79499;
本页访问量:2786415; 今日105; 昨日144; 收录总数:12600830; 今日:17397; 昨日:35296;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