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
![]() | ![]() |
| 当前位置:【藏券研究】-〖佳券赏析〗: 百年前的“北平古物陈列所”及门券 |
1911年辛亥革命,大清王朝被推翻。那年只有5岁的末代皇帝溥仪失去了皇位。当时的民国北洋政府将溥仪赶到紫禁城后半部养了起来。前半部立即开办古物陈列所。所展文物从沈阳故宫、承德行宫调运来。1914年2月“内政部北平古物陈列所”正式成立开展。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家国立博物馆,第一家宫廷博物馆,也是第一家艺术博物馆。古物陈列所利用了紫禁城“前三殿”(三和殿、文华殿、武英殿)展出皇室历代精品文物。历史记载中所讲“古物陈列所”利用紫禁城前三殿开办展览。有点笼统,实际上是占用了五个殿。即文华殿、武英殿、太和殿和它后面同中轴线上的中和殿、保和殿三殿合一,历史上统称“三和殿”。在古物陈列范围中“三和殿”是展示皇廷原摆设、龙座椅及大型器物。武英殿则展出青铜器、瓷器等,文华殿以展出古籍、字画、玉器为主。 古物陈列所开馆以后,在京城引起很大轰动。上至达官贵人、外国政要使节,下到平民百姓,纷纷前来参观游览。不讲艺术精品、文物瑰宝,单是太和殿的恢弘气势就足以震撼。毕竟这里以前从不允许外人进入。 “古物陈列所”建成后,在北洋政府统治时段内一直发挥着国家博物馆的作用。它的建成无疑是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是国家博物馆在中国诞生的标志。 作为一个门券收藏爱好者,我收藏了几张“北平古物陈列所“的门券。掐指算来已有百年历史。在此愿与大家在此分享收藏乐趣及心得。 票一:古物陈列所文华殿半价旅游券,券价大洋五角,白纸印制。
票二:“三和殿”“英武殿”定价联合游览总券,蓝士林纸制,加盖朱红“内政部印”。票二显示“二联票”,少一联票,应该是“文华殿”参观一联。这样看来,当时只需花大洋一元三角就可以游完古物陈列所。
票三:古物陈列所外宾参观券。每张2.7美元。此票尤显庄重,采用三层纸合一印制。正面太和殿影印照,右侧有齿孔线,连接五联分券。五联分券从上至下为:西华门入门券(褐色)、武英殿瞻览券(浅绿)、太和殿瞻览券(蓝色)、文华殿瞻览券(黄色)、东华门入门券(红色)。背面券上印有一张手绘古物陈列所参观图。此票纸质厚重中英文印制,票面精美,票号、副券齐全。用英文标注,方便外宾,不愧是票中之首。
正面
背面 从1914年古物陈列所开馆,它只存在了34年。1948年和后来开放的“故宫博物院”合并,组成了新的、更加完整立体的新故宫博物院。 102年过去了,这些老古物陈列所门券带给了人们历史的沧桑,看到这些老门券,您会想到老北京,老陈列所,老故宫,您会因此而骄傲自豪。老祖宗留下的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将永存华夏,与日月生辉。(原载《门券博览》2016年第一期) 感谢谢家树主编传送稿件
文章内引用的内容、图片如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 编辑:王建 |
目前,网友留言共32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
姓名:金志根; 时间:2016-04-07 05:47:33;
老票既珍贵又好看 既养颜又养心。
姓名:王建池; 时间:2016-04-07 06:11:27;
收藏爱好者应该了解的一段历史。谢谢作者!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16-04-07 07:24:36;
拜年回顾,老展览,老门票。
姓名:万钢; 时间:2016-04-07 07:25:32;
大开眼界!佳文佳票!
姓名:张友仁; 时间:2016-04-07 07:35:35;
堪称祖宗票了。难得一见!
姓名:都兴水; 时间:2016-04-07 07:42:56;
难得一见的老票。谢谢作者!
姓名:叶建国; 时间:2016-04-07 08:00:03;
珍贵,欣赏。
姓名:彭水珍; 时间:2016-04-07 08:03:37;
谢谢作者!
姓名:李庆山; 时间:2016-04-07 08:13:15;
先期展馆,百年老券,保存完好,弥足珍贵。
姓名:顾宗玲; 时间:2016-04-07 08:14:43;
珍罕券,谢谢分享!
姓名:雨人; 时间:2016-04-07 08:17:56;
好看!!!!!
姓名:龙庆丰; 时间:2016-04-07 09:16:04;
这就是历史,这就是收藏,这就是门券!谢谢作者。
姓名:罗本舜; 时间:2016-04-07 09:23:20;
珍贵的票券,难得!欣赏!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16-04-07 09:29:26;
牛先生致力于故宫门票专题的收集,在石家庄我有幸欣赏了先生的故宫门票专集,甚为震撼!
姓名:甄文兴; 时间:2016-04-07 09:49:24;
难得一见!谢谢!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16-04-07 10:07:43;
珍贵的史料!
姓名:陈明新; 时间:2016-04-07 10:22:34;
珍贵!开眼!!!
姓名:李国林; 时间:2016-04-07 10:48:31;
珍贵的史料!难得一见!谢谢!
姓名:王述育; 时间:2016-04-07 11:30:30;
学习,欣赏!
姓名:梁海军; 时间:2016-04-07 12:32:06;
即饱眼福,又增券识……快哉!快哉!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16-04-07 14:32:38;
罕见、珍贵。欣赏了。
姓名:钱宝林; 时间:2016-04-07 14:37:24;
102,历史啊!
姓名:马明言; 时间:2016-04-07 19:23:32;
文物级的门券!谢谢牛先生的展示与介绍!
姓名:彭安荣; 时间:2016-04-07 19:28:08;
更望欣赏牛先生的门券佳作!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16-04-07 21:17:07;
珍贵的老票,谢谢介绍。
姓名:李新建; 时间:2016-04-07 22:27:22;
大开眼界!
姓名:寻波; 时间:2016-04-08 09:26:58;
难得一见的老票。大开眼界!佳文佳票!
姓名:唐军民; 时间:2016-04-08 22:16:34;
只有第二枚。眼馋!
姓名:许群; 时间:2016-04-08 23:55:24;
大开眼界,历史的沉淀,厚重,弥足珍贵。谢谢牛先生的展示与介绍!
姓名:王继平; 时间:2016-04-09 08:09:40;
称得上国家文物级了!
姓名:何锦雄; 时间:2016-04-10 21:28:37;
学习增券识,欣赏难得一见的珍稀老票!!!
姓名:张家悦; 时间:2017-02-06 20:46:33;
珍贵,欣赏
|
| 写下感言: |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点击打开手机端首页 |
|
整站访问量:55341911;
今日30456;
昨日79499; 本页访问量:2786380; 今日70; 昨日144; 收录总数:12599010; 今日:15579; 昨日:35296; |
|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
|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