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券集园地】-〖券集展示〗: 欣赏门券上的国宝 遨游中国古代的文明

欣赏门券上的国宝 遨游中国古代的文明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纪念5月18月日世界国际博物馆日
显示日期:2009-05-24 查看次数:1030; 复制本文地址
北京:陈祥明

  5月18日,是世界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与旅游”。今日人民网文化栏目推出了《您应该关注的十个博物馆》专文,以这些博物馆的珍藏品为载体,介绍五千年来的中国文明,看了颇有启发。我以这些博物馆的馆藏珍品为线索,按照历史的顺序,将历年来我收集的博物馆的门券及实物照片,向券友鉴赏,以期达到遨游中国文明的目的。
    一、商代青铜文化的珍品:司马戊鼎。1939年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出土,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此鼎器形庞大浑厚,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其腹部铸有“司(后)母戊”3字;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所铸。司母戊鼎的鼎身和鼎足为整体铸成,鼎耳是在鼎身铸好后再装范浇铸的。铸造这样高大的铜器,所需金属料当在1000千克以上,且必须有较大的熔炉。经测定,司母戊鼎含铜84.77%、锡11.64%、铅27.9%,与古文献记载制鼎的铜锡比例基本相符。司母戊鼎充分显示出商代青铜铸造业的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原件珍藏在国家博物馆内。

国家博物馆馆藏司马戊鼎实物照片

国家博物馆馆藏:司马戊鼎

河南省博物馆早期门票(“司马戊鼎”图)

 


   二、商代晚期的金饰:金沙遗址的太阳神鸟。“太阳神鸟”金饰,即“四鸟绕日金饰”它极具动感的视觉效果,无论是外层的4只飞鸟,还是内层旋转的太阳。特别是在红色背景衬托下,里面的旋涡就如同一轮旋转的火球,周围飞鸟图案分明就是红色的火鸟。外层飞行的神鸟和内层旋转着的太阳,表现的正是古蜀人对太阳神鸟和太阳神的崇拜和讴歌。太阳神鸟”图案已经被中国国家文物局用作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并被“神舟6号”载入太空。现珍藏在四川金沙遗址博物馆。

太阳金鸟实物照片

首博门票

金沙遗址博物馆门票


    三、春秋时期重要的青铜礼器:莲鹤方壶。1923年在河南新郑李家楼春秋郑国国君大墓出土。通高118厘米,重64.28公斤。它造型巧异精妙,铸造亦很工致。壶上物像众多,杂而不乱。神龙怪虎,神态各具。现珍藏于河南博物院,是河南博物院13万多件文物中最具观赏价值的收藏品,被公认为这个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莲鹤方壶实物照片


    四、东晋王献之的书法珍品:《鸭头丸帖》。王献之(344-386),王羲之第七子。善楷、行、草等各体,尤以行草出名,其中《鸭头丸帖》为最著。《鸭头丸帖》,行草,绢本,纵26.1厘米,横26.9厘米,15字,共两行,系王献之给友人的便札。帖文: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此帖系唐摹本,帖上有元虞集题记,钤有北宋“政和”、“宣和”、双龙、元“天历之宝”等印。帖后有多人的题跋。现为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王献之的《鸭头丸帖》真迹

上海博物馆磁卡门票


    五、唐朝周仿的传世之作:《簪花仕女图》。唐代宫庭画家周昉善画贵族仕女。他笔下的人物衣纹劲简,色彩柔丽,细致地描绘了贵妇人闲适生活及孤独空虚甚至带有伤感的精神状态,在挖掘刻画人物的内心情感方面更趋深刻。他所绘的《簪花仕女图》是体现唐代现实主义绘画风格的传世巨作,是一件杰出的艺术珍宝。画中人物丰盈的体态,华丽的着装,加之精巧高雅的表现技巧,充分展现了唐贞元年间贵族生活的一个侧面。现为辽宁省博物馆镇馆之宝。

奖券:《簪花仕女图》(徐州电发行)


    六、唐代具有阿拉伯风格的玛瑙佳作:错金兽首玛瑙杯。1970年10月出土于西安何家村。高6.5厘米,长15.6厘米,口径5.9厘米 。选用的材料是一整块世间罕有的带条纹状的红玛瑙,玛瑙两侧为深红色,中间为浅红色,里面是略呈红润的乳白色夹心,色彩层次分明,鲜艳欲滴,本身就已是极为罕见的玉材。此杯为模仿兽角形状,口沿外部有两条凸起的弦纹,其余的装饰重心均集中于兽首部位。兽作牛首形,圆睁双目,眼部刻划得维妙维肖,炯炯有神,长长的双角呈螺旋状弯曲着伸向杯口两侧,双耳硕大,高高竖起。兽嘴作镶金处理,同时也是作为此杯的塞子,双唇闭合,两鼻鼓起,就连唇边的毛孔、胡髭也刻划得细微精确,显得十分生动。这种角杯实际上源于一种被西方称为“来通”(rhyton)的酒具,这种造型的酒具在中亚、西亚,特别是萨珊波斯(今伊朗)的工艺美术中是十分常见的。因此,这件玛瑙杯很可能是由唐代工匠模仿西域传来的器物所制作的。它是唐代与西域各国文化交流的重要佐证。现珍藏于陕西省博物馆。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门票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门票


    七、北宋杰出的城市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所作,绢本,淡设色,纵24.8cm,横528cm。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清明时节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东角子门内外和汴河两岸的繁华热闹景象。全画共绘了550个人物,50多匹马骡驴,20多辆车,20多艘船只。房屋、桥梁、城楼各有特色,是国内外享誉的艺术珍品。中国古文化的象征之一。现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河南开封市按原图的布局建造了《清明上河园》,向游人开放。

故宫:《清明上河图》局部照片


    八、宋代水下珍宝:重庆涪陵白鹤梁石刻。 白鹤梁题刻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长江三峡库区上游涪陵城北长江中,是一块长约1600米、宽15米的天然巨型石梁。白鹤梁过去长年淹没在江水中,仅在冬末枯水季节露出水面。考古学家在石梁上共发现文字题刻165段,3万余字,石鱼18尾。题刻记载了唐宋年间至本世纪初72个枯水年份的长江水位资料,为研究长江上游的历史枯水水位变化规律提供了可靠资料。 由于三峡工程兴建,位于淹没水位线下的白鹤梁题刻永远沉没江底。为保护这一水下瑰宝,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实施白鹤梁题刻水下保护工程,决定采用无压力容器方案,建造“水下博物馆”。该工程由“水下博物馆”“连接交通廊道”“水中防撞墩” 和“岸上陈列馆”四个部分组成。今年5月18日开始,向游人开放。

重庆涪陵白鹤梁水下博物馆


    九、元末青花瓷的精粹之作:萧何月下追韩信元青花梅瓶。1959年南京江宁县殷巷将军山沐英墓出土。 景德镇窑产品,瓷质。高44.1、口径5.5、腹径28.4、底径13cm。景德镇窑烧造。瓷质,胎质洁白细密,青花呈色稳定,白釉纯净,透明度极高,青花系用进口苏泥勃青料。无盖,小口,口沿平厚,颈短而细,平肩,肩以下收敛,胫部瘦长,近底部外撇,平底。造型端庄挺秀,腹部绘制“萧何月下追韩信”历史故事,萧何、韩信和艄公的形象绘制的富有个性,并以松、竹、梅、芭蕉、山石为背景,形象生动地展开了一幅历史画卷。画面之外配有五组纹饰带,整个梅瓶装饰繁缛,纹饰带布局疏密有致,是元末明初青花瓷器中的精粹之作。现为南京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元青花梅瓶实物照片


    十、中国最大的民间博物馆:建川博物馆。成都大邑县安仁镇上坐落着中国最大的民间博物馆——建川博物馆聚落,汶川大地震博物馆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馆面积六千平方米,投资三千余万元.博物馆以“日记”形式叙事,从二00八年五月十二日至六月十二日,五万件地震实物和大量图片真实再现了这惊心动魄的一个月。在“日记”这条线索之外,专设了解放军和民众抗震救灾等主题展厅,此外,还设有美术作品展厅、地震科普馆等。

建川博物馆展示的藏品

 

       责编:王建


编辑:
目前,网友留言共0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写下感言:

请返回首页登录后留言。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整站访问量:33716094; 今日20934; 昨日28040;
本页访问量:2656174; 今日173; 昨日344; 收录总数:6891388; 今日:3122; 昨日:5439;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