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券坛史料】-〖网站活动〗: 史海回眸(23)——轶事杂谈

史海回眸(23)——轶事杂谈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显示日期:2016-01-18 查看次数:437; 复制本文地址
河北省:张友仁

图片总大小:2.1MB;最小图片:61KB;最大图片:435KB;


20151202195443279015.png

这篇文章不是一叙述件事,而是在历史上很容易被人遗忘的小小痕迹,今天重新讲出来,权当是娱乐吧。也许可以从中汲取些正能量的东西,或反思些自己认为有用的经验教训。

一.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但后人总结了十句名言,囊括了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这十句名言是:

1:帝王将相宁有种乎;

2: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3: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5:如果不能流芳百世,宁可遗臭万年;

6:精忠报国;

7: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8: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

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0:莫须有。

十句名言里,有正面、有反面的论述;有治国之策、有科学技术;有精忠报国也有遗臭万年;有鞠躬尽瘁也有栽赃诬陷;有爱情故事还有忧天下之忧而忧。。。这十句名言是否符合中国所走过的发展呢?您心中会有所感悟和答案的。

 1.png

2.png

二.西伯昌曾问姜子牙:何以得天下?姜子牙说:王者之国,使人民富裕;霸者之国,使士富裕;仅存之国,使大夫富裕;无道之国,国库富裕。这叫做上溢而下漏。西伯昌立即派人打开粮仓赈济穷人,百姓欢欣鼓舞,西周日益强盛。

3.png

4.png

看来,封建帝王深知民富国强,藏富于民的道理!

三.乾隆下江南时游玩狮子林,在假山里钻来钻去,感觉很有趣,便提笔写下“真有趣”三字,陪同的王状元一看,觉得皇帝题出这样三个字,流传后世恐失水准。便向乾隆说:“有”字写的非常好,能不能将这个字赐给我。乾隆何等聪明之人,一点即悟,当下顺水推舟,留下“真趣”二字,便是狮子林真趣亭的由来。

5.png

6.png

一天,乾隆找纪晓岚对对子。乾隆出的对子听着是:两碟豆。纪晓岚心想:皇上一般都出难句,这次怎如此简单?要小心应对,答道:一瓯油。果然,乾隆改了口:我说的是两蝶斗。纪晓岚似乎早已料到,不慌不忙地说:我指的是一鸥游。皇上又说:花间两蝶斗。纪晓岚随口应道:水面一鸥游。

7.png

含蓄提醒、善解人意、阿谀奉承都能博得上司高兴,也是为官的技巧。

四.道光二十八年,38岁的曾国藩为表清白,堵住政敌的恶言诽谤,当众把自己脱光,走进银库清点现银,查清了国库亏空真相。赢得道光皇帝的空前信任。咸丰帝即位后不久,就将大清帝国的五部大权交给了42岁的曾国藩,这相当于曾国藩一人同时掌管文化部、国防部、司法部、组织部和建设部。

8.png

走仕途之路需要有聪明才智,还要有身先士卒气魄和智慧。

五.慈禧(1835-1908)生前每次祝寿都与割地有关。50岁生日,爆发中法战争;60岁时,甲午战争爆发;70岁时,东北三省处境危险。章太炎写对联讽刺: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有庆;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万寿祝疆无。

9.png

慈禧的所作所为正如章太炎所说的“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有庆”的败家老妇人,她两次垂帘听政,把大清搞得一塌糊涂。使强盛的大清帝国逐渐衰败,并受外国列强任意宰割,这样的国家不改朝换代才怪呢。

六.梁启超的三个儿子,建筑专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火箭专家梁思忠。梁启超的继室王桂荃与外孙闲话家常时,曾妙语评:“你们二舅思成学建筑,要造房子;四舅思忠学军事,免不了要毁房子;房子毁了,埋进地下,三舅思永又要去挖地底的房子。他们一造,一毁,一挖,三人出自一家,你们看多有意思。”

10.png

有立有破,各司其职。其含义深奥。

谢谢赏析!

 

【编辑:林强】

编辑:林强
目前,网友留言共28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姓名:梁海军; 时间:2016-01-18 03:04:36;  
点赞!!!本文的思想性、可读性及趣味性都很高……想我泱泱华夏,历史文化源源流长,名言还可以罗列很多,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均含意深奥……
姓名:崔艳红; 时间:2016-01-18 07:10:39;  
谢谢张老师太用心了。
姓名:张厚培; 时间:2016-01-18 08:01:36;  
好一篇轶事杂谈,令人感悟,令人浑思.太有才啦!!!
姓名:林强; 时间:2016-01-18 08:17:39;  
学习了
姓名:都兴水; 时间:2016-01-18 08:50:40;  
华夏文化,博大精深。
小故事大道理,令人感悟和深思。
姓名:陶万春; 时间:2016-01-18 08:55:32;  
什么是老师?何谓之文化?读过此文即知。
姓名:罗本舜; 时间:2016-01-18 09:53:17;  
谢谢介绍,真好!
姓名:雨人; 时间:2016-01-18 09:54:31;  
学习了!!!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16-01-18 10:19:40;  
故事小,内涵大,受启迪,获教益。
姓名:李庆山; 时间:2016-01-18 11:00:30;  
《轶事杂谈》知识性,趣味性,历史性都很强。
姓名:钱宝林; 时间:2016-01-18 12:29:08;  
小故事,大天下,读来受益。谢谢张老师。
姓名:金志根; 时间:2016-01-18 14:59:53;  
欣赏了!增知益智!谢谢!!!
姓名:汪政宏; 时间:2016-01-18 15:01:30;  
张老师知识面真广!读后受益非浅。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16-01-18 15:21:34;  
多少华夏事,小大均有益。
姓名:彭安荣,; 时间:2016-01-18 16:14:59;  
读文有益,感悟尤深!谢谢!
姓名:甄文兴; 时间:2016-01-18 18:28:47;  
文章虽短,满文哲理,趣味性强,耐人寻味!
姓名:伍勇; 时间:2016-01-18 18:42:40;  
很喜欢张老师的这篇文章,谢谢
姓名:李新建; 时间:2016-01-18 18:55:38;  
极富哲理!
姓名:顾宗玲; 时间:2016-01-18 19:07:27;  
富含哲理,发人深省的好文章。谢谢张老师赐读!
姓名:戴杰; 时间:2016-01-18 19:29:51;  
短小精悍,受益匪浅,有趣!真有趣!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16-01-18 19:51:54;  
小故事,大道理,内涵深刻。
姓名:彭水珍; 时间:2016-01-18 19:52:26;  
谢谢張老师!
姓名:刘运峰; 时间:2016-01-18 20:23:11;  
历史是一面镜子,张老师的文章发人深省,给人启迪。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16-01-18 20:32:58;  
小故事,大哲理。发人深省。
姓名:何锦雄; 时间:2016-01-18 21:48:59;  
轶事杂谈,令人感悟,学习了!
姓名:陈明新; 时间:2016-01-18 23:24:43;  
读了这些趣事,心胸开阔多了!谢谢张老师!!!
姓名:刘天视; 时间:2016-01-19 06:54:46;  
有些逸亊第一次听说,有收获。
姓名:汤汉军; 时间:2016-01-19 22:02:07;  
发人深省的故事!
写下感言:
您的姓名: * (必须使用真实姓名留言,如果您注册用户不是真实姓名,请重新注册)
联系方式:
留言内容(不支持表情):
0/1024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点击打开手机端首页
整站访问量:55330553; 今日19112; 昨日79499;
本页访问量:2786329; 今日19; 昨日144; 收录总数:12592910; 今日:9481; 昨日:35296;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