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藏券百佳】-〖藏家专论〗: 怎样编组一部竞赛类门券专集

怎样编组一部竞赛类门券专集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显示日期:2009-05-14 查看次数:664; 复制本文地址

    我的一框门券专集《龙生九子》,在《门券博览》(2009年春季号)及《门券研究网》上发表后,有券友来函来电交流探讨怎样编好一部门券专集的有关问题。为此,现将我在三年前写的《怎样编辑一部竞赛类门券专集》的文章(发表在〈三秦券苑〉专刊号上),原文较长,今次删改发表,愿与有兴趣的券友共同研究提高。
    门券专集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
为方便自己欣赏而组编的,可称作欣赏类专集,二是为宣传弘扬门券文化举办展览而组编的,可称作展览类专集。这种自我欣赏克和宣传类专集,完全是作者的心意展示和表达,可不拘一格随意组集。本文所阐述的是第三类,即参加带有评比竞赛性质的全国展、省展专集制作的原则和技巧,可称作竞赛类专集。
门券是最为大众化的收藏品,以其靓丽的身躯,丰富的内涵,时时处处可见的魅力,让你不经意间就成了一名门券收藏爱好者。然而,怎么收藏门券和组编专集参展却大有学问。
    收藏者起初将一枚枚门券收集在一起,整理入册,这是进入收藏的第一步。随着收藏门券品种和数量的增多,会形成门券系列,可按自然、人文、历史等内容细化为专题,收藏便迈上了新台阶。随着收藏兴趣的进一步增强,由被动收藏转向了主动收藏,会为某一枚缺品四处奔走乞讨。这时,收藏意识发生了质的变化,收藏理念由一般地喜爱门券升华为“品”门券,开始从“品相”、“珍稀”、“品位”等方面对门券有所挑剔了,门券收藏也就从爱好者成了收藏家。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门券收藏活动已挤身全国十大收藏行列,收藏队伍已达数万之众。全国性的、地方性的、个人之间通过通信和网络的门券交流日益频繁。全国有组织的门券展览业已举办了十五届,地方更是无数次地举办了展览。这些交流和展览进一步给门券收藏者带来了极大的乐趣。这正是“一朝思念入空门,十年面壁成正果”。 门卷交流和展示成为连接个人、收藏组织的纽带。收藏门券的最高境界是编组一部专集参加全国展览并期望获得高奖。
    怎样编组一部竞赛类门券专集?我曾写过一篇《集券组集三字经》(发表在〈三秦券苑〉2006年总65期上)。如下:
集门券、怡情志;广交友、益健康;要参展、组专集;掌握好、四部曲;
定主题、立新意;纲和目、不可少;广取材、精选券;大局观、巧安排;
主题好、须三忌;一忌大、大则空;二忌小、小则僵;三忌跟、跟则俗;
纲要举、似向导;目要张、似泉脉;言要简、意要赅;层次清、词有韵;
选票券、勿偏爱;珍和稀,必切题;浅贴片、深字体;票双衬、强色差;
立体感、有灵气;统全篇、巧布局;短放上、长放下;竖在右、忌建塔;藏有德、互尊重;勤思考、长知识;不追风,莫突击;持以恒、终正果。
在《集券组集三字经》里,我把编组专集的要领概括为四部曲,即“定主题”、“纲和目”、“精选券”、“巧安排”四个步骤。编组门券专集如同撰写文章,需要有主题,就是中心思想。一部高水平的专集,必定是在一个完整清晰地中心思想指导下完成的,所以“定主题”是决定专集成功的关键。用门券编组专集如同“把珍珠串成项链”,有了好的珍珠(门券),没有好的串联和镶嵌也是不会成为项链的,“纲和目”就是串联和镶嵌珍珠的丝线。所谓“精选券”不是单指有多少珍稀门券,重要的是所选的门券必须切题。有了好的主题,清晰地纲和目,切题的门券,这就为成功编组专集打好了基础。但是,不掌握编辑技巧仍然不能编出好的专集, “巧安排”是专集成败的重要手段。
    首先说说第一个问题,怎样选定主题
    “定主题”要考虑自身的主观条件和客观因素,以及主客观相结合的可能性,掌握好“三忌”原则。“一忌大、大则空;二忌小、小则僵;三忌跟、跟则俗”。
    一忌大。譬如,有的以中华五千年文明选定主题为“x x x史”专集,以现代文明选定主题为“x x革命史”专集,以人物选定主题为“x x的一生”专集,以山川胜景选定专题为“江山如此多娇”专集,等。这些笼而统之,大的无边无际的主题,完全不适合用来组编参展专集,尤其不适合编组竞赛类展览专集。过大的选题,就像一棵大树,看树干(标题)粗壮雄伟 ,看树冠(内容和形式)则枝杈交错,杂乱无章。这类专集往往很难清晰地反映中心思想,往往是头大身子小。
    二忌小。譬如有的专集为“家乡美”、“x x节”、“x x一游”等,主题太小太狭窄,无拓展空间,僵巴巴地不深沉,引不起参观者的遐想。一般地说,参展的专集应是外向型的专集,不应是自我欣赏内向型的,上述例子就属于典型的内向型门券专集。因为,家乡故乡美不美不只是表现在外在表象上,重要的是故乡人的内在情感,内心感受,这类专题对参观者来说,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也就没有吸引力和震撼力。
     三忌跟。收藏门券是个人爱好,喜欢什么就收藏什么。但是如果组集参展就要多了解门券收藏和展览的有关情况,不能跟风,否则有可能“撞车”。这种情况在许多展览中经常出现。譬如在十四届展上就有二部“红岩”、三部“李白”,在形式和内容上大同小异,这种“撞车”现象虽无大碍,但是参展尤其是参加竞赛类展览,因主题重复而又无新意,会降低审美观,不能引起评审员和观众关注。这里需要说明的事,并不是讲不能用同种素材编组专集,关键是如何巧用素材。李冠宇先生的《兵马俑自述》专集,仍以兵马俑门券为素材,只是变换了一个角度,用第一人称拟人化的手法组编专集,是灵活巧妙运用素材的最好的例子,与李小四先生的兵马俑专集《这才是真正的奇迹》并不撞车。
    概括地说,“定主题”要从自己最熟悉的方面,抓住事物的节点,从核心部位入手,做到伸缩拓展游刃有余,给参观者以联想的空间,引人入胜。
   
第二个问题,谈谈编组专集的纲和目。
   “纲和目“恰似贯穿人体的经络血脉,似流经大地的山泉河流。撰写大纲是组编一部好专辑的重要基础工作,不可缺少,不可偷懒。大纲是指导作者编辑专集的计划书,其作用有三点:一是对“主题”(中心思想)的延展。二是指导收集素材的依据。三是编辑专集由设想变为现实的纲领。大纲可长亦可短,我在编组《毛泽东在陕北十三年》专集时写了一万五万字的大纲,在编组《中华建筑奇葩——牌坊》时只写了四百多字的大纲,仅列出了条目。
    大纲只是作者案头自己使用的资料,目录则是把参观者引入到作品里的向导,比大纲更重要。当前在门券展览中见到大多数专集没有编写目录。说明,作者对目录在一部专集中作用没有足够的认识,反而习惯于大篇幅地书写简介式的专集前言。其实这类“前言”在专集中的地位和作用微乎其微,因为圈内玩家不需要普及知识,而大多数参观者的注意力,是观看靓丽的门票和讲述的故事,而非庸长的前言。专集目录是开启参观者思维的钥匙,其作用,一是反映主题,二是引人入胜。还有一个潜在功能,就是吸引评委,获取高分。编写目录与编写大纲有所不同,大纲必须在编组专集前写好,而目录可以随大钢一并先写好,也可以边组集边写目录。据我的经验,目录往往是在编前、编中、编后要经过数次反复修改才能完成。特别要注意,目录的文字要简练流畅,韵味十足,富含磁性,朗朗上口。不同题材的门券专集,目录语言应有所不同。譬如历史题材的,用词应古朴典雅,革命题材的,用词应庄重朴实,自然风光山水题材的,用词要雄浑俏丽。
    第三,关于选用门券及相关素材问题
“精选券”是作好专集的核心条件。大凡收藏票券的爱好者都有所体会,起初是广集博收,逐渐进入定向收藏,随着收藏经验的积累和藏品的增多,开始步入了专题集券的阶段。组编一部专集,仅仅是手中有多少多少“门券”还是不够的。我在前面三字经里提出“广取材、精选券”,“珍和稀、必切题”的选券原则,当把大量的门券按照某一主题集合起时,这往往又是“精选券”和“定主题”相辅相成,反反复复的过程。只有符合主题的门券,能“开口”说话讲故事的门券,才是专集需要的切题的门券。
    此外,无论门券多么丰富,对有些“主题”仍有不足。平时围绕已确定的主题,有意识的收集相关的其它方面的素材,作为补充门券不足也是十分必要的。
   
最后,就是专集“巧编排“的问题
   首先是贴片问题。根据经验,贴片用纸一般要选用浅色的,例如乳白色、浅黄色、淡蓝色等。贴片的规格尺寸,可以参照使用集邮的贴片,或按照全国门券展览主办单位的要求确定。我认为比较适用的还是大度九开(260X360mm)的贴片。贴片上的文字颜色,除标题外一般用黑色或青色的,直接打印在贴片上,既协调醒目又美观。对门票的处理,我的经验是要用双层衬纸。首先把塑封好的门券加第一层白色或淡黄色的衬纸,留出宽度1.5至2mm的边框线,第一层衬纸的作用是把颜色各异的门票,通过衬纸把色差各异门券调节到同一色板上。第二层衬纸,以蓝色或青色为好,边框线比第一层要窄一些,1至1.5以内为好。这样处理,把整理好的门券摆放在浅黄色的帖片上,,因“强色差”而会产生出立体感的效果。
    一切准备就绪,把门券粘上贴片,是完成专集由内容到形式和谐转化的重要阶段。有了好的主题,切题的门券,更要有好的编排布局。总体布局要要突出一个“巧”字。一是在初选门券时就要注意门券的大小、横竖、券面颜色等。一般地说一张帖片上所用门券不宜过多,三至五张为好。二是要十分注意票与票之间的搭配和谐美观,国人的审美观以中庸对称为基本理念,所以一般地把横式券、大型券放在贴片的下方,竖式券放在右上方较为顺眼。特别要避免摆放成“宝塔”型,这会使人的视觉形成堆砌感。三是要注意整体版面的布局,一框上的9张(或16张)帖片上的门票摆放要相互协调,疏密的当,剪裁大体一致。四是要尽量保持帖片清爽靓丽。我认为,除过专集的首页可作恰如其分的美化外,其他帖片不要画蛇添足的美化和粘贴与专集无关的画片等,这会影响整体画面的视觉效果,产生凌乱感。
    以上只是个人作专题的经验之谈,乃一孔之见,供参阅。

【责编:王建池】

编辑:
目前,网友留言共0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写下感言:
姓名: * (必须使用真实姓名留言,如果您注册用户不是真实姓名,请重新注册)
联系方式:
内容:
0/1024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整站访问量:38472491; 今日14105; 昨日98298;
本页访问量:2722217; 今日7; 昨日356; 收录总数:8076382; 今日:635; 昨日:8692;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