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藏券研究】-〖券海拾贝〗: 难以忘却的记忆

难以忘却的记忆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显示日期:2009-05-14 查看次数:570; 复制本文地址
王喜斌

    本文所附门券图片是我1981年游览北京时留下的纪念品,这也许就是我的集券之路的开端……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国的政治、经济在结束了十年动乱和初步恢复后,呈现出了繁荣发展的端倪,人民的生活有了初步的改善,开始涉足精神生活的领域,旅游这种休闲方式也逐渐被国人所接受,开始升温。这一年,我利用调休的机会,乘孩子还处于学龄前阶段,乘车、游览都还免票,便与妻子携孩子自费去北京旅游了一周。也许是我有多年的集邮习惯的原因吧,在游览了北京的名胜古迹之后,顺手将这些景点的门票保存了下来,回家后夹在了相册里,作为一种纪念品收藏了起来。后来,凡是我出差开会顺便游览景点的门票也都放在了一起,慢慢的就多了起来。但那时候也仅仅是收藏。进入九十年代,旅游已经成为了我国人民群众的一种重要的休闲方式,随即收集和研究旅游门券也悄然兴起,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影响。面对众多的设计印刷都日趋精美的旅游门券,我产生了收集整理门券的念头,便将这些本来作为纪念品的门票请了出来,放在了自制的门票册子之中,并主动地收集和购买一些门券,慢慢地有了一定的收藏规模,使其成为我集邮之外的另一种收藏活动。而我的这些北京景点门票也就成为了我众多门券藏品中的“老前辈”了。

这些门票看起来有点寒酸,残缺不全,其貌不扬,纸张和印制水平都很粗糙,实在不招一些人的喜爱。那像现在的门券,仅门券的质地就是五花八门:有纸质的、明信片式的,还有木质的、金属的,还有光盘式的,不一而足。在门券的设计印刷上也是不遗余力,穷其精美:华丽的宣传词藻,诱人的景点图片,使人有一种油然收藏的冲动。放在册子里,贴在专集上,无不彰显出其光彩夺目,雍容华贵的身份来。

然而,我最钟情的却是这几枚具有时代特征和历史痕迹的北京门券。细细观赏,在它朴素无华的下面蕴含着深邃的思想和文化内涵;慢慢品味,难忘的记忆常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之中。

它的用纸和印刷的确是有些粗糙,但那是时代的印记。要知道,那个年代我国的经济实力还不雄厚,勤俭节约的意识还根深蒂固,有的景点还印有二人券、三人券等,以便节省那只有十几平方厘米的小小纸片。它的设计固然简单,但门券的要素基本具备,标有景点的名称和价格,丝毫不影响它完成门票功能的使命。它虽然没有华丽的票面,但透过这简洁素装的门券,我仿佛看到了紫禁城的金碧辉煌、明长城的万里延绵、颐和园的紫气东来和天坛建筑的巧夺天工,使我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我国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也仿佛看到了景山上的歪脖槐树、孙中山纪念堂里的国父塑像、军事博物馆里的革命文物、人民大会堂上的庄严国徽,令我感叹着人民群众的伟大动力和历史的发展轨迹……

这些门票令我深思,让我陶醉,是我难以忘却的记忆……

            

 

                  

撰  稿: 王喜斌

通  联: 713100  陕西省兴平市兴化家属区南院

邮  箱:  wxb.1949@126.com

编辑:
目前,网友留言共0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写下感言:
姓名: * (必须使用真实姓名留言,如果您注册用户不是真实姓名,请重新注册)
联系方式:
内容:
0/1024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整站访问量:38446486; 今日86415; 昨日71922;
本页访问量:2722173; 今日319; 昨日309; 收录总数:8075254; 今日:8200; 昨日:5236;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